第五十七回:三家分晋战国始,田氏代齐不敬王(上)(1 / 4)
第五十七回:三家分晋战国始,田氏代齐不敬王(上
战国历史的开端,要么是三家分晋,要么就是田氏代齐的标志性事件,所以在本卷就开始采用两个事件,齐头并进的讲法,希望大家喜欢。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
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
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晋国灭亡。
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
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
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
像早期的鲁国,就曾经有过“三桓”,西周时期的“三监”,而齐晋两国的“三晋”或“田齐”两种势力,也活跃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
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