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无心插柳【求订阅】(1 / 7)
正如《电影报》所言。
虽然看似嘉星传媒和其他公司一样,但其本质还是和其他公司有区别的,嘉星传媒一直在走的路都是制片人中心制!在这篇报道的解释下,无数的人都明白了好莱坞电影是属于一个团队的,而国产电影是属于一名导演的。
从理论上讲,肯定是制片人中心制更有利于投资方的利益,更能保证影片的预算合理、拍摄周期不超。
并把导演从日常的创作外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用于创作。
并且制片人还可以从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项目开发、制作、营销、发行、海外、品牌延续的整体战略。
除此之外。
还有不太被人关注的一点是,制片人中心制相比较而言可以确保更高的影片质量,这一点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显然制片人更看重商业回报,从而会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更看重类型的确定性、演员组合的市场反应、影片元素的商业性,更强调视觉和听觉感受,更重视故事的逻辑性和讲述的流畅。
制片人所关注的一切都不是从个人的审美喜好,而是观众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影片。
这样的影片就更具备被观众认可的基础,避免成为某一个人的自嗨作品。
其实。
从8年开始,国内的电影市场逐渐出现分化,观众的观影需求已经不再是看一部“某个导演的好电影”,而是想要观看“自己需要的类型电影”,电影已经从“大众市场”逐渐迈入了“细分市场”。
由此,一批拥有市场思维、对市场需求判断比较准确的“制片人式导演”开始步入舞台。
13年的时候,国内电影市场体现的尤为明显。
尽管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制片人中心制难建立,面临诸多挑战。
但从近几年较为成功的电影来看,华国电影人正在寻找市场和艺术的平衡。
比如徐争的《泰囧》、赵遮天的《致青春》等类型化电影的大卖,让电影人看到了市场转型的苗头。
这些“制片人式导演”,他们的职能正相当于好莱坞那些具备了市场思维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制片人,他们对观众有着更为理性的认知,也更为熟悉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心态。
他们不仅将创意应用于制作中,还作为主力推动着整个电影的宣发工作,电影创作的出发点已经从个人喜好开始向市场需要的角度转变。
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内的电影市场,趋势与风向瞬息万变,电影行业的制度或者规则改变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市场变化的一种回应。
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