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祖辈之风(1 / 6)
时光荏苒,一眨眼,十年光阴转瞬即逝,两个孩子也从爱哭爱闹幼童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和文质彬彬的少年。
这十年来,项政刻苦上进,习文练武,寒暑不断,十岁时在百官的奏请之下,跟着念儿上朝听政,五年下来,已慢慢能看懂奏折,在念儿离京视察时,监国理政。
当项政满十五岁的时,胡不均联合众多朝臣上书,希望女皇能够退位让贤,辅佐太子登基。
念儿知这群人骨子里十分迂腐,而她当政的这些年,因为朝廷由女子当家这个风向,导致魏国许多女子在家的地位也被大大的提高了,这是众人始料未及的。
念儿并不恋战皇位,而政儿这些年在李秦川的教导之下习文练武都十分刻苦,他虽开窍的晚,但天资并不差,随着年岁渐大,他的政治才能也慢慢的展现了出来。
比如,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草原温度剧降,随之而来的便是干旱,草原上的牛马大量死亡,一直盘踞草原的宇文氏有些扛不住了。
无奈之下,只能南下掠夺物资,却被早就归附魏国的柔然带兵抵御,宇文氏见柔然因归附魏国而过得丰衣足食,心里艳羡,于是舔着脸面向魏国投诚,希望魏国能够像接受柔然那般接受他们,还恬不知耻的说这些年他们之所以频频入侵魏国,其实只是为了讨伐柔然,并非是抢夺魏国百姓的财物。
念儿接到求和信之后,并未搭理他们,但因为温度剧降,草原上的日子越发艰难,宇文氏便接二连三的派使臣想要归顺大魏。
朝臣们一如既往的开始争吵,七嘴八舌的说了一堆意见,念儿每每听了都觉得头疼。
一日晚膳,念儿见项政眉头紧锁,心事重重,便问他怎么了。
项政道:“儿臣只是在想宇文氏归降之事。”
念儿放下筷子,看着儿子问:“今日朝堂之上人多嘴杂,娘亲见你一直眉头深索,想来对宇文氏归降一事有不同于朝臣的想法,反正这里没有外人,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李秦川和忧儿也放下了筷子,都看着项政。
项政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才缓缓道:“当年柔然是被宇文氏逼得无处可逃,才归附我们,归附之前,我们也是答应了他们要联手对付宇文氏的,这些年他们一直帮着梁王在边境抵御宇文氏,也算是守信重诺,如今宇文氏因连年干旱生活难以为继,所以才想要归附我们,若我们此时出尔反尔,与宇文氏义和,儿臣担心柔然会生出异心,而宇文氏见我们这般对待早已归降的柔然,只怕熬过了最难熬的冬天,又会复叛。所以以儿臣之见,我们绝不能接受宇文氏的归降,并且再不要接待他们的使臣。”
念儿不料儿子竟能说出这番见解,心里高兴,李秦川也夸赞道:“政儿终于长大了,明白帝王之道在于削弱与平衡,而非一时意气!”
忧儿拿起碗筷,闷声不吭的扒拉着米饭,李秦川从小照料他们姐弟二人,熟知二人?子,见忧儿闷闷不乐的样子,忙关切地问:“怎么了?何事惹我们的小公主不快了?”
项政也发现了姐姐的闷闷不乐,忙自我反省:“可是我昨日那招千军万马一直也没练好,姐姐不高兴了?若是为此事不高兴,我吃了饭就去练”
忧儿摇了摇头,看向念儿:“娘亲,我不想在京城待了,我想去平城。”
念儿身子一颤,还未来得及说什么,李秦川替她问了:“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想要去平城?”
忧儿道:“余师姑还有灵儿都在平城,灵儿这些年更是跟着爹娘一起上了战场,我得父王传授一身武艺,一出生就享公主尊荣,我总想为娘亲,为大魏朝廷多做些事,我也想像灵儿那般上战场,保家卫国。”
念儿道:“你若是因为灵儿在平城,所以也想过去凑热闹,那大可不必,你余师姑上个月写信给我,说灵儿已然及笄,一直在边陲之地待着很难寻到好的夫家,想要举家迁回京城,我已经准了,估摸着再过两个月她就回来了,你若是想她了,待她回京,爹娘将她接入宫中长住一段时日。”
忧儿连连摇头:“我不是因为灵儿才想去平城的,就像弟弟说的那样,我们是万不能接受宇文氏的归降的,要是宇文氏能熬过这个冬天,只怕又会卷土重来,宇文氏善战,我听说平城的梁王用兵如神,年轻时从无败绩,是我大魏的战神,可即便是这样的战神,在对抗宇文氏时,好几次都是险死还生。我想帮着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