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亭(1 / 1)
“哈哈哈哈……”李耳又是大笑几声,微微侧头轻声说道:“兕子勿以论投角。”
青色巨牛听了,又转回头去伏下脑袋,不再理会蒋酉威,中间的那支黑色巨角也慢慢的越来越小,直至没进头顶消失不见,脑袋两侧的犄角也随着黑色巨角的变小消失慢慢长出变大。
怎么个意思?这头牛精的意思是想打架?听听李耳说了些什么?兕?投角?这是想要变成犀牛拿角顶我?还有没有把我这个梦的主人当回事了?蒋酉威气不打一处来,不怀好意的打量着青色巨牛。
“小子,你倒是有些胆色,口齿也算伶俐,就是有些不尊老,进来坐吧。”李耳回过头对蒋酉威说道。
“呦,李耳……不对,大爷……也不对……李大爷……也不是……老子,哎哎哎,我可不是骂人说脏话啊,实在是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您,我的意思是您会说大白话啊?”蒋酉威一边说着,一边迈步向前走,明明距离亭子还有四五米远,这一步下去居然踩到了亭子的边缘的一块石板上。
“哎呀?我靠!”
这一下着实把蒋酉威吓的不轻,一步跨出四五米远,把自己抻直了都没有那么长啊,回头一看,奇怪了,虽然看不见自己的身体,但是却感觉另一只脚就站在亭子外一步的距离上,好像刚才站的位置不是离亭子四五米远,而是就只有一步之距。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这可是在梦里,自己想走进亭子,那当然就会走进亭子了。
想明白了就放松了,迤迤然走进亭子在李耳的对面坐定,就听李耳笑着回答说:“无妨,无妨,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叫什么无所谓,有得叫就行,我的名号太多了,你说他们给我起那么多名号干什么?”
李耳一边说着,一边拿过一个形状古怪的似乎是某种金属制作的盆子,盆子口有外翻的沿,肚子鼓鼓的,盆子底下有三条腿,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盆子侧边有一个比手掌稍微长一些的柄,盆里有浅浅的一层……液体。
只能用不知名的液体来形容了,看上去墨绿色的液体,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在李耳并非刻意的晃动下,还从盆子的边缘往上泛着黑……
“其实啊,平时我们也是说白话的,说后世所谓的古语文言,只是习惯而已。”把盆子放到蒋酉威面前,又从旁边拿起一把勺子模样的金属物体递了过去,蒋酉威接过来,反问李耳:“习惯?这是什么破习惯?清清楚楚的说话不好么?非要之乎者也的干什么?”
“唉,确实是习惯,平时无论说话做事也好,吃饭睡觉也罢,甚至是看到的事情和用到的东西,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要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字才能最简练的记录下来,所以日复一日,事又一事,记而再记,思之还思,时间长了,自然就养成了习惯。哎,你倒是喝啊,特意给你准备的。”
李耳的最后一句话把蒋酉威吓得差点推开石桌跑出亭子,李大爷你开什么玩笑啊!看着盆底那液体,实在是没有勇气喝,再说了,这是能喝的东西?
这液体怎么形容呢……
蒋酉威想到了隔壁村的一个鱼塘,那个鱼塘,是一户人家自己挖的,那户人家几代人都住在位于一个小山坡的半腰上,修缮老宅的时候,雇了一辆挖掘机去干活,那挖掘机是论次论天算钱的,甭管多少活,开过去就是一次,几分钟干完了活就算是一天,从白干到黑还是算一天,这户人家的活一上午就干完了,户主觉得亏,他的儿子就让挖掘机在山脚下自家的地里挖了一个不到一亩地的小池塘,反正是给一样多的钱,不用白不用。户主的儿子属于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主,一门心思自己做一番事业,挖好了池塘就要拿着家里的钱做投资养鱼,可技术方面一窍不通,只认为有水就有鱼,买了一批鱼苗放进去,几天的光景就死光了,于是再买再放,接连死了几批之后,痛定思痛,去书店买了一堆书籍在家里闷头自学,自我感觉学有所成之后又继续买鱼苗放,结果还是死了个精光,后来学识更厉害了,开始关心水质和鱼的品种,往里扔了一批在周围河里捞的当地人称之为“臊蛤喇”的水蚌改善水质后,又换着品种的放鱼,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最后一次放的是甲鱼和泥鳅,还有卖鱼苗商贩赠送的几条清道夫,最终无一例外的全部死光。户主的儿子因此倍受挫折,终于去了外地打工,而户主等人因水塘养鱼赔了不少钱,也为了眼不见心不烦,索性不再理会那个小池塘。至此以后,水塘周边臭气熏天,塘里塘外随地可见臭鱼烂虾,夏天天气热水位低的时候,露出的塘底黑色淤泥上星罗棋布着甲鱼壳和水蚌壳,因为是死水塘,没有人往里注水,所以水位高低全凭着老天爷下不下雨,而且不管水位高低,水面上永远漂着满满的水草浮萍,在岸边扔块石头,激起的水花都是绿中带黑的颜色——绿的是水黑的是貌似水底淤泥等物,时常还有会死猫死狗死老鼠等小动物的尸体在水中或是岸边出现,甚至连鸭子都会绕着那个水塘走,连去摆摆屁股在水里拉泡屎都不情愿。
等到那个小水塘里的水剩下薄薄一层的时候,拿着粪舀子伸下去搅动一下撇开浮萍,再舀一勺拿上来,就跟眼前这液体差不多,这玩意喝一口还不得直接原地去世啊?这老家伙安的什么心?这是想弄死我啊!蒋酉威腹诽着。
不去看这盆液体,强忍着恶心,抬头问李耳:“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习惯呢?”
“你说呢?我们那个朝代,文字记录大多书写在金器、竹简、木牍、锦帛等物,哦,我说的金器,并非是黄金做的器皿,我们那个时候,被称作金的东西,是铜,金器就是你们所说的青铜器。锦帛一来造价昂贵,产量稀少,二来也不利于储存,所以用的极少;一般都是用竹简和木牍,可若是长篇大论,在携带运输使用等时,实在是颇为繁琐,还要提防虫吃鼠咬、年久腐朽等;所以一些重大的记录,都是要篆刻在金器上的”。说完这些,李耳轻摇着脑袋,慢吞吞的接着说道:“书于锦帛之上,念其制而不易,则惜字之;书于简牍之上,念其阅而不易,则惜字之;书于金器之上,念其刻而不易,则惜字之。汝可知……”
刚要继续说教,又看到蒋酉威看向自己那不屑的眼神,尴尬的哈哈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看,习惯习惯,养成了就不太好改,说着说着又这样了,你不要介意啊,不过我刚才说的你听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