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人(1 / 3)
陈国立国已有八百年,而黔州划入陈国的管辖是五百年前的事了。黔州多山险山恶水,陈国大军多次远征黔州,那时的黔州尚无统一行政管辖,是氏族的天下。大大小小的氏族各自把持一方,内斗有,但陈国来军时,却能一致对外。因此陈国屡屡受挫,后来道教在陈国壮大,提出“改造计划”。由大批的道门子弟带上符咒进入黔州展现身神迹,近两百年的同化,黔州再无反抗之心。
由陈国那一代的左国师亲自册封黔州大大小小的氏族首领,虽然花了近两百年同化,熬死了陈国五任皇帝,但没动一兵一卒就拿下黔州成为了道教在陈国立足的根本。
当时陈国的黔州安抚使、陈国的南王陈南山进驻黔阳城时,沿路的山山水水给陈南山很大感触,在一次回京觐见陈皇时说道:“黔州风景是极好的,欢迎各位同僚老友来黔州体验不一样的风情,‘天无三日晴,第无三尺平’的说法可是不一样的风情了。”
经左国师建议,陈皇动用几十万军士开始修建黔州的官道。那群士兵将领在见识到黔州的险阻后不由感叹,若是强攻,陈国得再花两百年才能拿下黔州。因此军方本来对道教不舒服的声音也渐渐没有了。
道教昌盛,于五百年开始。
陈国大修官道,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将黔州几个较大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后来陈国考虑到南蛮地区若是能迅速集聚,通过官道直抵陈国内地那也是件麻烦事,因此官道进大城小城之间仍是小道。因商人走动,倒也有一定规模了。
而十年前,佛道两家强势整改,陈国大大小小的村落有法师和道官入驻。商人绝迹了,现在的商人只流走于大城之间了,小一点的城镇都很少有商人在走商,更别提走货郎这些了。
好在时日不久,这些道路不至于完全荒废。陈余一行十一人要先到一个叫响水镇的地方去集中在黔州有一百人,比其余几州人都多。陈国总共有三十个州,南部有十六州。
陈钟鸣大道官在余杭开布道院,特别关照黔州。因为陈钟鸣是陈南山第二十五代直系子孙,自然关注黔州。约有半月,陈余一行到达黔阳城,这时队伍壮大到三十人,这其中十人是各地有缘人,两名负剑道官和十八名士兵。
在黔阳布道院,来自黔州的一百名有缘人终于聚齐。这边不敢耽搁,三百人的队伍整顿出发。在一百名有缘人中有大半的是不会骑马的,因此安排十辆马车随行。护送的士兵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看那几辆马车眼神略带着些不屑。护送的队伍里有四名道童,道童可负剑,一名道侍,道士除了负剑外还有一柄拂尘。
一百五十甲士,由一名都尉带领。外加有的有缘人是大氏族的子弟带了侍从,整个队伍行进颇为缓慢。
在陈国的大地上安逸了近百年了。军旅气息不是很强,前进的路上连士兵都较为懒散,没太多警惕性,但陈余自己却时刻保持着警惕。都尉叫卢尚武,是黔阳城城主的得力助手。卢都尉看在眼里觉着这小子不错啊,遂叫陈余与其一起骑马在队伍前头。
卢都尉:“小子你叫啥?”
陈余:“回都尉,我叫陈余。”
“你来自哪?”
“落马塘。”
“恩?”
“大人,是小地方,在响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