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奏琴(2 / 3)
他为人不仅骁勇善战,更通晓音律,而那首‘朔北高风。’正是出于他的手笔。
之所以作这首曲,一来是为了表达自己心怀大志,却壮志未酬的郁闷,二来是为了抒发对于国家的忠诚,以及对于敌人的愤恨。
人固然是豪杰,曲固然是好曲,可这种风格的曲目,哪里适合放在眼下的环境演奏?若是在三军之中演奏,倒是可以起到振奋士气,鼓舞人心的作用。
白槿宜执意如此,摆明是为了特意在人前大煞风景,并让刘明亮觉得自己呆头呆脑,不解风情。
而那刘明亮甫一听到‘朔北高风’四个字,便本能的意识到有什么不对。
但战机稍纵即逝,‘精通谋略’的白槿宜,又怎么会给“敌人”犹豫的机会。
只见刘明亮嘴唇动了动,刚要有所表示,白槿宜便快人一步,抢在刘明亮说话之前弹了起来。
“铮铮!!”
霎时间,满屋铿锵,高亢的琴声如平地旋风般,忽地一下就卷了起来!
性情直率的白槿宜哪里又得上千呼万唤?更不需要扭捏作态,相较于温婉缠绵的‘紫芝。’还是这首‘朔北高风’更加符合她的脾气,因是如此,弹奏起来也更加随心。
而且本来这首曲子也没多么复杂,激昂中兼具三分粗犷,纵使白槿宜琴艺不佳,但只要大体段落没有出错,听着便已足够。
于是乎,她就这么大开大合,大巧不工地将这首“朔北高风”忘我地演绎起来。
古语上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句话刚好可以放置在的白槿宜身上。
明明是一个人谱的曲子,但是到了白槿宜的手中,却偏偏弹出了另一种味道。
人家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槿宜是‘刷刷弹了四五声,未成曲调先有风。”
人家是‘弦弦演绎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槿宜是‘声声控诉胸中志,专好打抱不平事。’
也亏得她如此心物一元,在琴曲的后半部分,竟然真的将这首体现男子英勇气概的悲凉战曲,弹出了兵士厮杀,刀枪齐鸣的感觉。
她越弹越快,越演越烈。相比之下刘明亮的内心仿佛化成了一叶扁舟,那充满活力的音乐好似狂风暴雨,不断将它抛上浪尖,接着又狠狠坠落,他就这么忽上忽下的干捱,终于,在完成最后一个曲调后,随着一声高亢琴音的陨落,整支曲子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