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就藩(1 / 3)
南方军情如火,但议政议会上,这个议题却迟迟无法推进,光是每天介绍军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更何况还是甄别繁杂信息的真假。
将整个流程变得异常的冗长,首先是全面退防江北,还是派大军南下。
大清在贵州一战中损失了过半兵马,这大清对于维持南方已经捉襟见肘了,所以退守江北,重新积蓄力量是一个很现实的选项。
但是江南浙江这两个重镇还是沦陷,广东的耿继茂与尚可喜也没有公开的反叛,如果就这样放弃整个江南,又太过可惜。
现在前方的战线每天都在变动,若不早点下定决心,也有可能引起全国崩盘。
所以现在议政会议就在讨论此事,双方都不敢贸然开启投票程序,因为程序若是开启,形成决意,就再难改变了。
别看现在大家吵做一团,观点泾渭分明,但是一道投票的关键时刻,指不定又有多少人临时改变主意。
这种临场表态,很大可能会受到情绪的左右。
董亮作为最坚定的南下一派,其实内心是想议和的,但是他现在这个政治人设,一旦提议议和,迎接他的便只有死路一条,粘杆处那群被他养其的民粹说不定会在他说出议和的第二天就打着天诛国贼的旗号将他干死。
所以现在董亮就在会议上歇斯底里的叫嚣全面南下,八旗十五以上,六十一下男丁全部征发,蒙古、汉人五抽三,派出大军全面催缴百姓手中余粮,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南下。
而这样的表态让议政会议其他本想支持南下的人改变了主意。
现在还没到这一地步,要是按照董亮的搞法,此战若是不胜,那便只有身死族灭的下场。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干脆支持退防。
这让岳乐这个支持南下的人也尴尬万分,有心和董亮做切割,可是又没到时候。就这样这个议题吵了两天,将朝野上下搞得精疲力尽。
不少议政大臣都对这个制度表示深恶痛绝,表示要是由自己领导多好,但可惜抱着这个想法的人很多,都表示当然不让。
而且在董亮的怂恿下,关于议政大臣的权力很快就急剧扩张,比如提高议政大臣的俸禄,在原先基础上每人每年多得一万两养廉银。
比如议政大臣犯了事,寻常衙门不能拘捕,必须通过议政会议将此人开除后才能论罪。
这个议政大臣的加入与开除都必须要满三分之二的票数的才可以,这是一开始的大宪章就制定好的律法。
而要修订大宪章的条理,必须满足三分之二的票数。
所以只要进了议政会议基本算是拥有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