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巴列维王朝(1 / 1)
1921年,曾在俄国接受过训练的波斯哥萨克骑兵旅指挥官礼萨汗发动军事政变,仅靠3人和18支机关枪就推翻了羸弱的铠加王朝。礼萨汗只是英国人在波斯利益上的代理人,但是礼萨汗并非等死之人,他登台掌权后,就马上与苏联签订了波斯现代史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条约规定苏联承认波斯独立,结束了之前所有的不平等权益,并且波斯受到苏联的军事力量保护。由此,礼萨汗摆脱了英国人的控制。
进过三年的努力,礼萨汗全面镇压国内革命运动,结束了波斯多年来分裂的局面,使得波斯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925年,议会授予礼萨汗独裁大权,同时正式宣布废黜铠加王朝,建立新的君主立宪制王朝:巴列维王朝,礼萨汗于次年登基,尊称礼萨·沙赫·巴列维。
礼萨汗强力推行西化政策,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与兴建现代化基础设施,革除旧有风俗,禁止妇女佩戴面纱,大力推行国家的现代化和世俗化。1935年,礼萨汗颁布一条法令,要求外国官方统一使用“伊朗”代替“波斯”。前面我们提到,伊朗的意思是指“全部雅利安人的土地”;而波斯的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土地”,泛指伊朗高原和阿富汗一带,“伊朗”两字更能体现波斯人的骄傲与大国雄心。
波斯的这次更名,拉近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德国的友好关系,因为希特勒的“人种优越”政策,就是强调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礼萨汗此举为伊朗拉到了许多德国资本的投资,成为了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礼萨汗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朗拒不制裁德国,为其招来了许多国际骂声,损害了伊朗的国际名誉。1941年,苏联和英国同时入侵伊朗,逮捕了礼萨汗并将他流放。
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沙赫。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开启,伊朗选择站队美国。在自由与民主的熏陶下,1962年巴列维发动了“白色革命”,希望复刻美国奇迹,推动现代化发展。伊朗经济一度蓬勃发展,1973年到1974年,伊朗gdp增速高达17%,到了1977年,伊朗人均gdp更是高达2316美元,而同一时期,我国的人均gdp仅有334元人民币(185美元,美国是9452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729美元,也就是说伊朗的富裕程度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伊朗的经济不断向好,“白色革命”看似十分成功,巴列维做了一个悔恨终身的决定。1971年,为了纪念居鲁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国25周年之际,巴列维在波斯波利斯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巴列维自视为居鲁士第二,在居鲁士大帝陵墓前发表演讲,并面向全球直播,好大喜功的巴列维还邀请各国首脑,举行了据说耗资1亿4千英镑的盛大宴会。这场盛典活动被看成了是一场伊朗去伊si兰化的行为,激起了伊朗国内穆si林的强烈不满。
伊朗漂亮的经济数据,其实隐瞒了许多社会问题,那就是伊朗国内极度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加上腐败的政府官僚及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在宣称穆si林皆是兄弟的伊si兰世界里,这明显是要出问题的前奏。而当日益突出的宗教问题出现时,巴列维选择的是压制言论自由,驱逐、逮捕并暗杀宗教领袖。正所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1977年起,伊朗国内就陆续发生大规模抗议巴列维王朝的游行活动,抗议不断升级,愈演愈烈,最终宗教领袖塞义德·鲁霍拉·霍梅尼站了出来,领导了伊朗的伊si兰革命。
伊si兰革命抵制世俗化,抵制自由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宣称要建立一个政jiao合一的伊si兰共和国。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抗议冲突与流血事件后,巴列维迫于压力,离开了伊朗。在1979年2月,霍梅尼的政府全面接管伊朗各权力机关与军事力量,宣告伊si兰革命获得全面胜利。同年4月,伊朗更名为伊朗伊si兰共和国,实行政jiao合一的制度,神权高于一切。
巴列维辗转各国,最后因病在美国接受治疗,伊朗民众获悉后,强烈要求美国引渡巴列维回伊朗接受人民的审判,并且发生暴动。伊朗国内的美国大使馆遭受无妄之灾,大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这便是著名的伊朗人质危机,好莱坞大片《逃离德黑兰》便是改编这个历史事件的。伊朗的这种极端行为,使得伊朗与美国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导致两国断交。
伊朗至今一直保持着和美国十分恶劣的关系,美国对伊朗更是全方面地实行制裁,伊朗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起七十年代那真的是差很远,但是不管怎么说,历史选择了伊朗伊si兰共和国,再苦再累也要走下去,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