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朝廷补偿款,武举天下传(3 / 4)
皇帝能听进臣子的劝谏,这才是对臣子最大的鼓励。
看着离去的周应秋,崇祯点了点头,从待推这件事情就能看出,这位吏部尚书是真心为百官和朝廷考虑的。
周应秋离去后,御马监掌印高时明又来了,送的是内阁关于明年武科初拟的圣旨。
崇祯看了几遍后,写了个准:“拟旨后以明诏三百里加急送到两京十三省各州府,由各州府传至各县城镇。”
不是圣旨难,是因为要采用将才武科,规则和标准需要细化,也需要同步公布。
……
次日一早,卖报的小孩子开始在大街小巷跑了起来。
“卖报啦、卖报啦……朝廷在明年龙抬头开武科啦!”
“武科有新的标准了,采用将才武科!”
……
科举在什么时间都是大事情,百姓们听见科举的事情,立刻来了兴致。
但仔细一听是武科的时候瞬间兴致消失了一大半。
“哎,白高兴了一场,原来是武科,这玩意不是坑人吗?”
“就是,我认识一位武举人,待推了十四年了,过的苦哈哈的,还不如从军,说不定都已经成千户了。”
“即便是考中了又如何?前面那么多待推的,估计到我的时间,我都老的走不动路了。”
“改革武举制度有啥用,不疏通待推通道,考了也是白考。”
“走了走了,散了,别耽误时间!”
……
“卖报啦,都来看看呀,朝廷更改了武举制度,凡是中了三甲的,待推最迟六年,而且三甲最后一名都是从五品官职,相当副千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