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话说泸山(2 / 3)
合州为古巴子国地,原名为垫江,那个时期的巴子城就在今天的铜梁山下。公元前3年时设立了垫江县,辖合川、铜梁、武胜、岳池等地,隶属巴郡。西魏的时候,改为合州,辖管垫江、清居、东遂宁、怀化四郡及郡属合川、武胜、清居、方义等7个县。后来,隋代开皇年,合州改为涪州,到大业三年又改为涪陵郡。唐代建国之后,复名合州。南宋时为了抗击蒙古大军,在钓鱼山筑建新城并将州治迁至钓鱼城。钓鱼城之战使这里城池受到破坏。至元二十年,即公元1283年,将合州治所迁回合川,明代时修筑合川城垣,城傍水而建,依山而兴,依势而修;共设有城门十一座,清代时又筑保安门、威宁门、太平门。明清时仍称合州,属重庆府管辖。至今合川城仍保存着部分城墙和瑞映门。
关于铜梁县,原为唐代的合州城址,这座古城志书中说:“安居(古铜梁县名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在明成化十七年,即1481年,划铜梁、遂宁部分地域,在此设置安居县,隶属重庆府。康熙初年撤县复归合州,康熙六十年时,又复设铜梁县。这里风景秀美,志书说“两山环抱、三湖点缀、三河环绕”,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孕育出许多风流人物,可谓是“山水独秀,人杰地灵”。
听了省命的介绍,感慨的说:“原来铜梁的风景这么美。”
王大受此时也说道:
“这张佳胤即是古合州城的铜梁。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给我讲他的故事,他的家就在铜梁巴岳山的北麓,他十分钟爱这个地方,经常在这里游玩,写了许多歌咏家乡山水的诗文,其中,在游巴岳山时,写下了《游巴岳题玄天宫》一首。”
接着王大受就诵读这首诗:“此心不敢负青山,十载相逢一再攀。乘兴尚能盘鸟道,贪奇何处识龙颜。歌从天上清樽在,履入峰头紫气环。名岳灵尊如问答,岩边流水正潺潺。”
听了王大受诵读的诗歌,对山水之地的铜梁更加好奇。
王大受介绍说,这里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民俗文化也十分的丰富。比如说自古就有铜梁龙舞,这是一种以龙为主题的舞蹈民间艺术,在古代《铜梁县志》风俗篇中有详细的记载,说铜梁龙舞在:“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并扮演龙灯、狮灯及其他杂剧,喧阗街市,有月逐人、尘随马之观。”这种地域的风俗保留到今天,现在听说已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除此还有端午节的龙舟会在西南区域也很有特色。
王大受的话让我想到在农历新年的时候,孩子要带我们去铜梁看打铁水,后来因我突然发生了症状,住院接受治疗了一段时间,原定去铜梁看民俗活动的计划也被迫取消了。而至今还让我对此充满了好奇,想看一看西北的铜梁龙舞与北方的舞龙有什么不同,看看那打铁水与北方的打树花有多少差异。
我向王大受问道:
“现在,在当地还有张佳胤的遗迹吗?”
王大受听到我所问,就说:
“有啊。我介绍的怕不全面,你不是有省命吗?”
此时传来省命得意笑声:
“哈哈哈,看来王知县还很抬举我啊。”
省命接着就将相关的信息传递于我。
张佳胤,为铜梁县翠英村人。这里位于巴岳山的北麓,在村中还有一座古老的宅子。因现在为王姓居住,周围的人都称这座院落为王家院子。
这座院子坐北朝南,主体为砖木结构。建筑为悬山式的两进式四合院,前后四合院呈叠落式造型,主房高于前面,大木结构为重檐式,与两侧的厢房形成“凵”型的走马转角楼,与前厅构成一重四合院。在前厅中间有穿廊通往前院,此院两侧也有厢房,厢房带廊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亦为“凵”型的走马转角楼,又与前厅相围再次形成一重四合式院落。两重四合院形成双重天井,在中间设有大门,当地人称之为朝门,在门前有数亩大的水池,不过在今天池塘已经填平。
院落的屋顶为青灰布瓦,方方正正,布局合理而严谨,建筑样式别致,装饰雕刻精美。特别是院落中有四根楠木金柱,合围约一米许,粗壮笔直,仿佛在告诉院落主人的不凡。站在院落的前面,背依巴岳山,山水怀抱,大宅风水格局突显。
在文物部门对院落进行调查时,发现屋梁上有“明神宗万历年建”字样,由于可证实院落的历史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通过专家的研究确认为张佳胤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