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受忆椿茂(1 / 3)
听到声音后,在场的人们不约而同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去。
这时我才看发现,那个余老板倒在地上,我忙上前去观看,用手试了一个鼻孔,发现呼吸尚好。省命传音于我:
“这个老板,因为经常收藏古物,对这阴间的世界有些感应,刚刚是看到我们在一起的那幕,但在凡胎肉眼中可能全是骨架,可能是受了些惊吓,过一会就会好一些。”
我问省命说:
“不会落下什么毛病吧?”
省命回我说:
“不会的,他醒后会记忆与你在一起的事情,其他事情就会如梦一样,可能有一个片断而已,或可他连这些也是模里模糊的。”
“好了,我作一法他如梦睡去,大家相聚不容易,你去和他们尽情畅谈吧。”
我又回到方桌前,继续与这些古人聊着。
而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张佳胤的往事,当然我也对此有很多的好奇。正在要发问此事时,有个人问起王大受当年往事,说:
“王知县,你的事迹让我非常的感动,听的让我落泪。可是家乡却没有的什么记忆。只是在志书有其名而。”
“人活一世,只要问心无愧就好,再说这世上万万人世之间,留下名字的有几人,我们大家不是都是如此吗,在外为官,做了一点事情,却让人念念不忘记忆着,当时的百姓还立有生祠或建有去思碑。还有的很多人做了许多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却没有一个字的记忆,又当如何?”
“我自幼家贫,父母以田资养我读书,考取功名后就到了外地,本想回乡看望父母,再回京继续为国效力,看看能干出一番事业不能?不曾想在路上得疾而逝。那时人在驿站,举目无亲,刚刚患病时,那路资还可以请医用药,后来‘囊无余资’苦不堪言,人生之惨状无以言说。可能是上天可怜我,也因我在任上那点事,巧遇了邢台乡贤在陕西为官,才有了那千里送棺的事。”
“你说的是那李椿茂?”
“是的,就是这个李大人,当时在陕西临洮府任同知。”
省命传音于我:
李椿茂,字大椿,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与顺德府名士王履和(王福田、傅元鼎(傅梅、黄伯谦(黄元功并称为顺德四才子,又有南和张仲锡、内丘崔元晖称为顺德府六才子。
李椿茂的父亲李启源,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廪生。受家庭影响,他自幼酷爱读书,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擅长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因父亲染病使家道中落,在母亲的鼓励下继续读书,求取功名。万历三十一年,即公元163年李椿茂考取顺德府邢台县秀才,又三年后,于万历三十四年参加庚子科试,以直隶第六名高中亚魁,考中举人。因中举后未授实职听调候补。万历三十五年,即167年吏部传来公文,出任磁州武安县令。
在武安任知县共六载,期间为当地做了许多好事。《武安县志》记载说:“居官有惠政,而建置尤多。捐俸设会田,振兴课艺,至今弗替。其著作皆有裨风教,人犹诵述不忘。”
当时,武安县城相传为白起所筑,万历四十年,李椿茂进行重修,在城东南建聚星台一座,后改称为奎楼,高三丈余,三层六角圆形,后来“奎楼晚照”为武安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