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都之城(3 / 3)
熊梦祥,是元代末年的文人,任过崇文监丞,崇文监是一个官署名,最早的称为艺文监,后来才改为崇文监,崇文监丞即是管理宫中图书、翻译典籍和监审文物的一个官员。此人在任职期间,接触了大量的宫中藏书和文献资料,并通过考察当时的城市规划情况,写成了《析津志》一书。析津,即元大都的别称。当时刘秉忠认为,旧地析津这个地方“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是根本,水是血脉”,建设都邑就要“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方成大业”。为此,受命勘察地形,堪定“龙脉正穴”。在此问题上,在《析津志》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世皇建都之时,问于刘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今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向以对,上制可。遂封为独树将军,赐以金牌。”
这棵树受封后,每逢传统节日,人们给独树将军张灯结彩,以此地为市,成为当时的传统集市。后来这棵树枯死了,人们又在此处植了一棵小树,后人还写了一首诗,说:“四面朱阑当午门,百年榆柳是将军。昌期遭际风云会,草木犹封定国勋。”
中轴线勘定之后,即开始营建大都。
熊梦祥记载说:“正南出周桥,灵星三门外分三道。中千步廊街,出丽正门,门有三,正中惟车驾行幸郊坛则开;西一门,亦不开,止东一门,以通车马往来。”
我问省命这元大都为什么要设三道门?
省命说:“刘秉忠授命营建北京城,就是根据《周礼》中的《考工记》周王的都城的形式,按照“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制度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的。
听到这里时,我想如果按九经九纬,这大都的门应为十三门,而最后却只开了十一门,这又是为什么呢?
省命是这样解释的:
“《易》说‘天地之数,阳奇阴偶。’大都的城门以‘南三北二,东西各三’进行设置城门,其理由为南属阳,为天,故取阳数三,而北属阴,为地,以双数以示天地相交,阴阳相合。又在宋人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中说:‘’“以天之南全见,而北不全见;东西各半也”又说:‘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阳主实,所以“乾”位在南,阳数三要全用;而阴主虚,其“坎”位在北,数不可全用。”
大都的城门暗合着《易》数,其中也暗藏着天机,为了不让天机泄露,为此就编了一个“三头六臂两足”哪吒城的传说故事。
由于大都城内的‘海子’水系,城内的主要大街并不是直通的,通过道路的切割形成许多可以建设住宅的区域,这些区域建设了很多街坊,那些坊巷后称称之为胡同。
我边看边向省命请教一些问题,穿梭在大都的轴线两侧,这时来到一个红墙大院,正中有一高大的牌楼。
这是一座二柱冲天带跨式牌楼,平面为一字形,上有起脊施布筒瓦,主楼与跨楼的檐下还有斗拱,拱与昂都施有彩画,跨楼的边柱有垂莲柱头,这座牌楼的基础都是以巨做作础,石头上有着精美的纹样。
在牌楼的正中匾芯上,雕刻着“国子监”三个大字。
这让我想起元代国子监丞吴澄对国子监的描述:“乃营国学于庙之西,中之堂为监,前以公聚,后以燕处。旁有东西夹,夹之东西各一堂,以居博士;东堂之东,西堂之西,有室;东室之东,西室之西,有库;库之前,有六馆,东西向,以居弟子员。一馆七室,助教居中以莅之。馆南而东而西为两塾,以属于门屋,四周通百间,逾年而成。不独圣师之宫巍然为天下之极,而首善之学亦伟然耸天下之望。远迩来观,靡不惊骇叹羡其高壮宏敞。”
我正在欣赏“国子监牌楼”时,从里面突然跑出一个人来。我仔细一看,这人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