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贵的离谱(1 / 1)
苏杳依旧先到老欧的院子。
老欧正打理他那一院子的花草,看到苏杳过来,一眼就寻到了她手里的发糕:做了什么吃食? 苏杳看了看包的严严实实的发糕,叹了一口气:家里只有些常用的食材,就做了点发糕,不过用的玉米面,是带灵气的玉米粒磨出来的。 老欧伸手拿了一块,连连称赞:那天你说你会做点心,我还以为你是蒙我呢,你这手艺,自己去开店,都能挣不少。 苏杳顺口接道:开店卖给普通人,一天的利润都赶不上卖给那些人一盒。 老欧对这话还是很赞同的,一块吃完,掏出了一叠大团结:之前的那些东西卖出去了,比预想中的还是要高一点,这是你的那一份,四百块钱,数数吧。 上次别人给钱的时候,还是闫守成给自己拿出来的,零零散散的,也没今天这么多,苏杳当着老欧的面就数起来了:不怕你笑话,我打小的梦想就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这钱不多,但也能让我过过瘾了。 话说得带着点孩子气,但是在苏杳这个年纪,却是恰到好处,既清点了钱,也不会让老欧觉得不信任。 老欧看着苏杳数钱,说道:上次拿出去的太多了,还是招了人眼,所以这一段时间我也就没有找你。这一次你来的时间刚刚好,这一点东西,拿出去,也能让那些人解解馋。 既然说好了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苏杳就不会插手老欧的行动:对外的事情你负责就行,需要什么就找我。地址我也给你了,到时候你找我,就说是我爷爷,村里人也不会怀疑的。 苏杳的说辞不多,老欧也很是畅快,把这次的发糕收了,苏杳才说起了自己的来意:你这里能帮我搞到那种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吗? 上次你去的杂货铺子就有,老欧想到没想的回道。 这两次来,苏杳都没带何春丽,看上次何春丽和杂货老板相处的态度看,他俩的关系应该不差,要是自己现在去杂货铺买东西,会不会被他透露给何春丽。 虽然自己来地下市场也没有不可以让何春丽知道的,但是这种抛开中间人自己行动的感觉终究是不太好。 苏杳犹豫着,老欧也看穿了她的想法。 那老板是个精明人,你去了就说是我让你去他那里买的,就不会有问题。 老欧说的好像和那老板很熟,但是上次那个老板的表现就不是这样了,不过这个也不是自己该问的。 出于对于老欧的信任,告别了老欧,苏杳径直去了杂货店。 杂货店没什么客人,那老板坐着眯眼打盹。 苏杳进门,碰响了铃铛,老板抬眼看到是苏杳,瞬间回了精神:就你一个? 苏杳点头,废话不多说:我想买一套外面上课的教材,老欧说是你这边有。 如老欧所说,苏杳话音落下,老板神色微变,直接伸手指了指左手边的货架:往里走,倒数第二排。 苏杳走过,一眼就看到了,拿了几本低年级的教材,回头找老板结账。 十五块。 苏杳眼睛瞪大:你这是抢钱呢。 你可以不买。 苏杳咬着牙:我是老欧介绍的。 老板一笑:要不是老欧让你来,我卖你五十。苏杳不知道真假,捏着钱的手不动。
老板看苏杳确实不怎么知道里面的规矩,多解释了一句:这里比外面买东西方便,就有他方便的道理。 苏杳庆幸刚刚在老欧那里拿了钱,不然现在自己只能灰溜溜的把书放回去走人了。 掏出两张崭新的大团结,苏杳拍着了柜台上。 老板依旧眯眼笑:找你五块,拿好了,欢迎下次再来。 下次不来了。 苏杳心里默念,但是没有说出口,毕竟话不能说的太满。 带着点破财的心痛,苏杳出了地下市场,路过供销社的时候,又遇上了卖完东西的夏雨露一行人。 赵志美眼睛一直盯着苏杳胳膊上的袋子,问道:苏杳,你去哪里了?都是一个村的,用得着这么躲我们吗? 苏杳不客气的回道:你管的真宽。 夏雨露依旧唱着白脸:苏杳,你去哪里了,我们等了你很久,一起回去吧。 苏杳确实没什么事情要做,看了看供销社里面,也没有何春丽的身影,打消了进去绕一圈的想法:行啊,走吧。 苏杳难得没有带刺,这让一行人更是好奇她去了哪里。 苏杳,你这一直拿了个包,来的时候鼓鼓囊囊的,现在这么扁,里面是什么东西啊。 苏杳早就找好了借口:这不是答应了给村里的学前班上课,我就找镇上的熟人找了一套上课的书。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就带了点发糕,给人家作礼。 一句话圆的好好地,找不着漏洞。 赵志美找茬的说了一句:这镇上还能有你认识的,真是瞎了眼和你熟。 苏杳毫不客气的怼了一句:你也和我认识,你什么时候眼睛瞎的。 你,赵志美没说出口的话被夏雨露拦了回去。 夏雨露说道:苏杳,我早就拿到了教材,那天还给你看了,你要是需要找我就可以,用不着欠别人的人情。 苏杳直白的回道:我更不想欠你的人情。 一句话,把气氛拉回到了冰点,没有沟通的欲望,苏杳直接靠着椅背闭目养神。 有了教材,苏杳的课程也正式开启了,她负责数学,夏雨露负责语文,两个人配合的也还算不错。 可万事都不容易,和夏雨露没什么矛盾,苏杳却是要被这群熊孩子气疯了。 用苹果举例教他们数数,他们转头就问为什么苹果自己不吃要分出去。用动物代替,他们却一个一个聊着动物的习性,学着动物叫嬉笑。 每天上课都有想不到的意外,一堂课有一半的时间用来维持秩序。累,但苏杳还是很开心,时刻处于感动和逼疯的边缘。 夏雨露也是一直盯着苏杳上课,不为别的,只是想在这件事上争口气。 不过也是她有能耐,没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搭上了镇里小学的关系,带着村里的几个孩子,去参观人家镇上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