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我不愿意(二)(1 / 2)
“狗儿,朕今天找你来,你心中应该有个大概的猜测。”
李勋当然明白,但话自然不能明说:“狗儿不明其意,还请皇上指点一二。”
“你不用跟朕装糊涂。”
赵智看着李勋,淡声道:“朕想你去河东,陇右太远,你在那边,就算成就再大,对询儿的帮助,也是有限。”
李勋着实想不明白,赵赫或者是其他人,对赵智说了什么,为什么让赵智有了如此坚定的念头,就是要把自己从陇右调离到河东?
“皇帝姑父,陇右虽远,但也是刚刚收复,万事从头来,没有那么多的纠缠,我在那里做的很开心,也是打开了一些局面,现在突然让我离开,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我不服,也不甘心,而河东则是不然,虽然离京城近,但人事、局势等等方面,都是千丝万绕,太过复杂,我真要去了河东,又有什么资历与能力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李勋忍了又忍,终归是没有忍住,把自己的心里话,全盘托出,反问赵智,说完之后,又是有些后怕,偷偷看了看赵智。
听了李勋的话之后,赵智并没有生气,而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良久之后,赵智看向李勋,淡声道:“你说的这些,朕不是没有想到,其实你不必想那么多,有朕的全力支持,你根本没有必要担心这些,谁敢在背后牵制你,朕把他换掉就是了。”
李勋心中长叹一声,赵智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赵赫在河东主政七八年,班底何其强大,晋阳防御使王世安,晋阳府府尹伍文奎以及代州刺史吴凡白,难道就是赵赫在河东的全部力量?若真是如此,赵赫应该极力与他们保持距离,隐藏自身的势力才是,而不是像现在,把他们给推出来,堂而皇之的告诉所有人,这三个人是我的心腹。
对于这个问题,李勋与司马图曾经探讨过,最终只有一个结论,赵赫在河东的势力与根基,恐怕远远不止如此,之所以把阳防御使王世安,晋阳府府尹伍文奎以及代州刺史吴凡白三人给推出来,原因很简单,他们三个人所处的位置,对于河东这个地界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几个职位,不管他们是不是赵赫的人,赵智与朝廷或是其他政治势力,都不会让王世安、伍文奎、吴凡白等三人久在其位,而是会对其进行轮换,赵赫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推他们出来,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放在这三个人身上,要打击也是从这三个人开始,等于是设置了一个警戒线,出了事情,也有反应与反击的空间与机会。
司马图曾经跟李勋讲过一个故事,承平八年三月,也就是司马图离开李勋整整一年,那时候的司马图正在谷县任职。
那个时候,中原的旱灾刚刚起步,市面上的粮食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当时的代州刺史还不是吴凡白,而是叫做周元辉,周元辉准备打开义仓粮库,投放大量粮食,平定代州境内的粮价,这是善政,救民于水火的大好事,得到刺史府绝大多数官员的支持与拥护。
但是到了即将放粮的时候,当时的代州司马吴凡白突然转变了态度,对放粮之事,持否定意见,并劝说周元辉放弃原本的想法,停止放粮行动,遭到周元辉的断然拒绝,几番交涉,周元辉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而吴凡白的态度,则也是越来越强烈,最终,整个代州刺史府,一共四十二名官员,联名参劾周元辉贪墨义仓粮,对待同僚,不仁不敬,随后,周元辉被罢官,吴凡白取而代之。
而且据司马图所说,不仅仅只是代州,还有好几个州,在旱灾显现初期,原本都是有着自己的赈灾计划,但不知何种原因,最终全部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坐视局势蔓延,不做任何应急处理办法,中原旱灾全面爆发之后,以致束手无策,损失惨重,也正是在这个困难时刻,翼王赵赫前后三次,筹集超过百万旦粮食,运输京城,最终得到赵智的极大赞赏与信任,说来说去,翼王坐镇河东,非但没有因为赈灾不力而受到处罚,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司马图猜测,河东各地政府对灾情的坐视不理,背后极大可能有着翼王赵赫的身影,而从侧面来看,赵赫对整个河东的把控已然极为牢固,不管是军队,还是政府,这就非常恐怖了,所以司马图最后劝说李勋,千万不能去河东,就算把王世安,伍文奎以及代州刺史吴凡白等三人给拿下,也很难动摇赵赫在河东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