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阴云(1 / 3)
光宗即位后还不到三个月就罢免了首相周必大。
孝宗在做储君期间,见识到了奸臣秦桧大权独揽祸害朝纲的危害,于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不管宰相的立场是主战还是主和,一般不会长时间任用,即使是信任如虞允文,也不过用了三年多而已。
到了在位末期,为了给太子保驾护航,孝宗留下了两个辅政大臣:首相周必大和次相留正。
周必大是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绍兴末年朝廷重开制科考试,周必大制科应试成为阁臣,此后因弹劾孝宗潜邸旧臣曾觌而被罢官,乾道六年又被朝廷起复担任恭王赵惇老师,此后步步高升,淳熙七年担任参知政事进入宰执,孝宗禅位之前已经位列首相。
周必大学识渊博且不畏权贵,任相之前还当过光宗老师,有这么一位德才兼备的首相辅佐儿子,孝宗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次相留正是绍兴三十年进士,在短暂的几年地方任职经历之后于乾道元年回到临安述职,由于留正主战派的立场,此次述职受到了孝宗和虞允文的关注,述职之后便被留在朝中为官。
虞允文是谁?那可是赵惇的恩人。赵惇之所以被立为太子虞允文有一大半功劳,因此虞允文看重的人赵惇一样看重,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惇主动请求派留正担任东宫侍讲,于是留正就一边升官一边给太子讲课,淳熙十三年担任副枢相进入宰执,到了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前期更是升任次相,与周必大一起作为顾命大臣被留下来辅佐光宗。
按正常人的逻辑来看,两位宰相都曾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即位也是正常合法的皇位继承,应该稳稳妥妥顺着两位老师的辅佐执政。可光宗可不是正常人,在他看来,在这次禅位仪式中周必大忙前忙后完全就是在位自己爹孝宗皇帝忙活,根本就没把自己放眼儿里。
光宗能有这种看法,基本上也就宣告了他没什么政治头脑。首相是什么?那是政府的大管家,只要有大事必须要由首相主持大局。
皇帝禅位仪式又是什么?那是国家最重要的权力交接典礼。说是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禅位,但仪式的筹备、进行、善后全部都得首相一手操办,其他任何人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资格插手。
这就像上市公司开董事会一样,最忙的一定不是董事长,而是总经理。
只要老皇帝还没退位,首相就是皇帝的首相,不是你太子的首相。首相一定要先对皇帝负责,其次才轮得到你太子,周必大在禅位仪式上没有太顾得上光宗,完全就是职责所在。
光宗对周必大的不满被次相留正注意到了,正好他与周必大之间原本因为学派之争就互相看不顺眼了,不如趁此机会扳倒周必大,自己出任首相。
朝廷里山头林立,想找个首相的政敌太容易了,留正很快就物色到一个绝佳人选-谏官何澹。
何澹是个少年天才,乾道二年年仅二十岁便高中进士,之后直接进入馆阁,在馆阁任职期间认识了宰相周必大,很受器重,但奇怪的是周必大虽然器重何澹却不给他升职,何澹在馆阁待了一连好几年,始终没能升迁。
树挪死人挪活,何澹后来又认识了宰相留正,在留正的推荐下逐步升迁,淳熙年间担任谏官。
宋朝的谏官是一项很有政治前途的职务,担任谏官的何澹非常感激留正对自己的栽培,也很记恨当初周必大对自己的忽视。光宗即位之后,在留正的授意下,开始了对周必大的弹劾,一连上了数道奏疏弹劾周必大,宋朝官场规矩宰相只要遭到弹劾那就是自请罢相表明态度,正常情况下谏官是撼动不了宰相的,但光宗已经对周必大有了意见,于是顺水推舟,将周必大罢相。
撵走了不重视自己的周必大老师,留下来留正老师,光宗以为大权在握了,殊不知留正老师根本就没打算给光宗面子,成为独相之后很快就对光宗的亲信下手了。
在光宗所有亲信中,以阁门舍人姜特立最受宠信。姜特立以父军功恩荫做官,后经上司推荐到临安述职,孝宗见过姜特立之后觉得此人颇有文采,于是将其留下任职阁门舍人兼皇孙平阳王伴读,平时与太子常伴左右。
周必大留正虽然早年也与光宗相熟,但那是以老师的身份对待光宗,姜特立不一样,完全是一个亲信的身份跟随光宗。光宗即位后姜特立鸡犬升天,在朝中颇有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