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困境(2 / 2)
其实严格来说,辛弃疾并非道学人士,但毕竟都是读孔孟之道圣贤书长大的,辛弃疾对朱熹的学术研究还是非常认可的。而辛弃疾忠肝义胆从北方归来的行为也是儒家思想里忠君报国的英雄行为,朱熹对辛弃疾也是久仰大名。
按说价值观如此接近的两个人,相处应该会很和睦,然而两人的第一次接触却相当的不和谐。淳熙八年朱熹在南康军知军,辛弃疾就在隔壁的隆兴府任知府,当时辛弃疾为了提高本地的军队护具水平,搞了一船牛皮从外地往隆兴运,货船路过南康军时被朱熹扣下了:根据制度牛皮是重要的军事物资,没有朝廷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买卖运输。
别说在宋朝,就算在现代社会一船牛皮那也是价值千金,这么贵重的宝贝让隔壁扣着不给,辛弃疾非常着急。可牛皮也确实是军事物资,人家朱熹扣的没毛病。
老江湖辛弃疾想了个门儿,以江西安抚使的身份给朱熹修书一封,说这是江西当地驻军的重要军需物资,十万火急,希望朱大人深明大义高抬贵手把牛皮还回来。
辛弃疾时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安抚使主管一路军事,声称牛皮是当地驻军军需物资也说得过去,虽然货船手续不全但最多只能算是个操作不规范,朱熹要再扣着不给就是耽误军需了,只能放行。
虽然第一次接触不怎么愉快,但也算不打不相识,淳熙九年朱熹因为唐仲友一案愤而辞职,当时辛弃疾也已经因弹劾罢官,隐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附近。朱熹回乡途中路过上饶,便顺道拜访了这位故交。
这次拜访,两人谈天说地、推心置腹,从天下苍生聊到儒家学术理论,相谈甚欢。
此后,朱熹在淳熙年间短暂担任江西提刑期间也多次到带湖探访辛弃疾,两位老友逐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朱熹被贬官又被打击成“伪学”头子,按说与朱熹如此要好的辛弃疾无论如何也不会去接韩侂胄的橄榄枝,可韩侂胄却提出了一个让辛弃疾无法拒绝的理由:北伐金国,克复中原。
这是辛弃疾的梦。
之所以会选择辛弃疾,是因为除了辛弃疾名气大有威望之外,他本人就曾在金国待过,对于金国要比其他人更了解,而且辛弃疾曾经上疏《美芹十论》,详细阐述了金国的政治军事弱点和南宋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对于抗金而言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
嘉泰三年三月,辛弃疾出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入朝述职时面见宁宗,说出了他对金国必乱的预测,并提议重用元老大臣进行北伐,一举收回故土。
元老大臣自然就是在说实际掌权的韩侂胄,听到辛弃疾的提议,韩侂胄自己也是志得意满,信心倍增。
取得了辛弃疾的支持,韩侂胄觉得还不够,当时辛弃疾在民间颇有威望,但在读书人之中知名度还略逊一筹,为了争取读书人的支持,韩侂胄又开始拉拢著名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曾长期在朝中任职,历经孝宗、光宗两朝,光宗朝时因上疏反对朝廷加征赋税遭贬,于是归隐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不再出仕。无论是任职期间还是归隐期间,杨万里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树一帜的写作特点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在当时文坛占据重要地位。
韩侂胄为了附庸风雅在临安城搞了个园子号称“南园”,想用于邀请文人雅士前来坐坐,园子建成之后诚邀杨万里给他写篇文章,给园子贴贴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思路很好,古往今来《滕王阁序》、《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哪个不是比景点本身名气大得多,韩侂胄希望看到一篇千古名文《南园记》。
可惜搞庆元党禁名声太臭,人家杨万里不愿趟韩侂胄这趟浑水,明确表示,不给他写文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杨万里这里碰了壁之后韩侂胄没有放在心上,又找到了当时另外一名文坛领袖级人物,时任编修管的陆游。
陆游同意给韩侂胄写《南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