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朝称制(1 / 5)
真宗走了,可真宗留下来的烂摊子还得有人收拾。乾兴元年二月,根据真宗遗诏,十二岁的皇太子赵祯(受封皇太子时改名登基,是为宋仁宗,一切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刘娥处分。
刘娥经过多年与前朝大臣的较量,已经成长成一名出色的阴谋家,虽然后来实行过不少有益国家的政策,但她根本不配与寇准王安石这种政治家相比,说一千道一万,只是个阴谋家,而已。
阴谋家刘娥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打击曾经的头号政敌:寇准,和寇准的铁杆宰相盟友:李迪。
怪了,寇准和李迪都已经被贬出京城了,还打击个什么呢?
阴谋家的逻辑是斩草必须除根,刘娥找到了丁谓。
平心而论,如果丁谓没有后来对寇准的一系列迫害,没准儿在历史上名声也不至于那么臭,毕竟执政水平是实打实的高,制定的各项政策也确实有利于国家,即使是后来跟寇准政见不合也最多就是政治路线问题,现在提宋代“五鬼”都不见得有几个人知道,大名鼎鼎的王钦若都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但是丁谓就很多人都知道,大奸臣。
人这一生路很长,无论你之前有多么伟光正,关键时刻选择了与人民为敌,你就要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话也适用于刘娥。
在迫害寇准和李迪的问题上,丁谓与刘娥一拍即合,但两位前宰相名气实在太大,群众基础太好,又没有实打实的原则性问题,没法儿彻底消灭,但是丁谓不愧是顶级人精,琢磨出一套阴招儿。
当时寇准被贬在道州,李迪被贬在郓州(今山东郓城,在刘娥的授意下丁谓安排了将两人再次贬谪:寇准贬至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李迪贬至衡州(今湖南衡阳。
贬谪的圣旨拟好之后,丁谓安排了使者去给寇准和李迪传旨,特意交代使者,骑马前去,马头处悬挂锦囊内裹宝剑,到两人住所之后不进屋,不答话,只观察两人反应。
使者携圣旨而来,示宝剑,不宣旨,不言语,这是古代帝王逼臣子自杀的标准礼仪。
使者先来到寇准家,一副肃杀气氛,寇准家人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寇准当时正在喝酒,镇定自若,也不主动迎接,只是派家人告诉使者,别搞得神神秘秘,如果朝廷真的要将寇准赐死,直接宣读圣旨就是。你是使者怎么着,你不说话我也不鸟你,你有本事你就一直在门外站着,我坐着你站着,我吃着你等着,看谁能耗过谁。
使者果然先顶不住了,只好宣读圣旨,贬谪寇准至雷州。
寇准哈哈大笑,接着喝酒。吃饱喝好,安然睡去,第二天收拾行装,出发前往雷州。
到了雷州之后,因为实在太过偏远,雷州当地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老百姓仰慕寇准,知道偶像来了都纷纷跑来给寇准盖房,寇准欣然安顿下来,除了偶尔处理政务之外,主要时间都用来读书、写诗,平静恬淡,再也没人可斗争了。
雷州远,距京城何止千里之遥。寇准呐,实在是太累了。他一生经历太宗朝和真宗朝,保完了真宗又保仁宗,斗完了西夏人斗契丹人,斗完了王钦若陈尧叟斗丁谓林特,一生五起五落,但从未停止过斗争,所有的斗争都只有一个目的:为百姓,为国家。
转过年去的天圣元年(公元123年九月,寇准于雷州病逝,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