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相章惇(1 / 4)
哲宗绍圣年间,朝堂上的政治清算愈演愈烈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新党完全扭转形势,开始了对旧党的迫害。
讽刺的是,旧党的失势首先开始于内部的背叛。高后刚刚病逝之时,宰相是吕大防和范纯仁,吕大防担任山陵使期间,亲信杨畏上疏说新党的章惇、安焘、吕惠卿、李清臣等人都是仁义之臣,应当召回朝中任职,熙宁变法有利于国家,应当任用章惇为宰相。
杨畏这个人是个反复横跳多次的小人,熙宁变法时他推崇王安石的经义之学被选拔进国子监任职,后来因为同僚犯罪被牵连遭到贬谪。
元祐年间,杨畏鼓吹司马光旧法有利于国家,收到旧党青睐,后来被吕大防提拔成御史,多次在吕大防授意下弹劾政敌,不管是新党政敌还是旧党内部政敌,一视同仁,一并攻击。
如今吕大防山陵使还未卸任,杨畏便将枪口掉转,向着旧党发起了攻击。
哲宗原本就有全面恢复新法和任用新党官员的想法,杨畏可谓是瞌睡人给送枕头,借着杨畏的奏疏,哲宗接连将章惇等人召回朝中委以重任,吕大防、范纯仁等旧党宰相纷纷出局。
新党全面回归,章惇任首相,绍圣元年仅仅几个月内,朝廷里便完成了新旧党派大换血。
首相章惇,是其中一个关键性人物。
与新党上一任首相蔡确一样,章惇也名列《奸臣传》,而跟蔡确相比,章惇的一生更富有传奇色彩。
章惇是建州浦城人(今福建浦城县,在宋代福建属于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地区。但章惇并非普通家庭,父亲章俞是个官员,章惇自幼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也许是受到族中长辈章得象成长经历的启发,浦城章家对于读书格外重视,仁宗嘉佑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章惇和族侄章衡参加科举考试双双进士及第,一时间在老家当地传为美谈。
但接着章惇做了一件震惊科举界的事儿,他放弃了朝廷的任命状,不做官了,要再考一次。因为族侄章衡是那一届的科举状元,叔侄二人一同考试,侄子章衡是状元,叔叔章惇却不是状元,面子上挂不住。
面子上挂不挂得住咱不知道,这份勇气实在可嘉,要知道宋代科举考试是三试,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到最后的殿试堪比今天考清华北大。
章惇仅仅因为名次问题就放弃了功名,换到今天要是一个人考了高分被清华录取,却因为成绩不如当状元的亲戚就不去上学再考一年,估计也会登上今日头条的头条。
章惇这种人要么太蠢,要么太狂,要么太牛。
事实证明章惇一点儿都不蠢,而是个又狂又牛的大牛人。仅仅两年后,嘉佑四年章惇同学再次进士及第,这次成绩更好,高中甲科,全国第五。
聪明的章惇知道flag立一次就行了,再端着就要打脸,这次没矫情,奉朝廷任命到商洛(今陕西商洛市任职县令。
商洛县令工作繁琐又枯燥,恰逢嘉佑七年秦凤路组织解试考试,章惇身为甲科进士,被领导安排参与当考官,这次主考官之行,他遇见了同年进士、老伙计苏轼。
要说嘉佑二年的进士,简直就像曾经的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一样,群星闪耀,后来进入宰执的就有九人,王韶、吕惠卿、曾布、章惇、苏辙都做到了宰相或者副宰相。蜀党头子苏轼、洛党创始人之一程颢也都是这届进士。
虽然后来苏轼苏辙兄弟又在制科中大放异彩,但章惇在之前进士科考试时的潇洒表现显然已经提前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当年的同科进士,如今的同办公室同事,苏轼与章惇他乡相逢分外亲切,工作之余经常结伴吃吃喝喝,游山玩水,快意人生。
相处的时间久了苏轼发现,章惇这伙计文化水平虽然高,但做事却总有一股莽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