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专权(1 / 3)
蔡京大人和童贯王爷两位臭名远扬的大佬都是北宋末年六贼成员,徽宗即位之初,童贯还只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宦官,先是蔡京登上了北宋政治舞台的核心。
然而回看蔡京,为官之路堪称一部职场厚黑学教科书,只要能升官,蔡京大人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蔡京是福建仙游人,副宰相蔡卞之兄,宋代的福建原本文化经济并不发达,但在北宋后期却接连涌现出章惇、蔡京兄弟这样的优秀读书人。与所有大佬类似的,熙宁三年(公元17年,二十岁出头的蔡京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进士。
进士及第后,蔡京出任多地地方官,熙宁元丰年间想要升官升得快不能全靠科举考试和制科考试,而是要推崇新法。在这个方面蔡京两兄弟有着无师自通的悟性,都极力用户新法,也都受到王安石和神宗的重视,历任两届地方官后,蔡京被提拔回京担任起居郎。
起居郎这个工作不像阁臣一样是升官的快车道,只能算是个普通的京官,但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离皇帝近。整天在神宗身边带着,蔡京又擅长察言观色逢场作戏,神宗对这个年轻官员是愈加赞赏,在一次无意的机会中,安排了蔡京出使辽国。
出使辽国,这事儿可绝对不一般。
正常情况下,出使辽国的工作一般是谏官担任,毕竟学问高口才好,到了辽国跟对方一阵虚伪的国际吹捧,这都是谏官的拿手好戏。我们前面也介绍过,宋朝的谏官虽然品级不高但地位很高,升任宰相的数不胜数。现在蔡京并非谏官却得到了这项任务,充分说明了从皇帝到中书对他的重点栽培。
说白了就是王安石和神宗对待蔡京的态度就是,你办事儿,我放心。
从辽国回来后,蔡京再一次升迁终于进入馆阁,由于在新法实施过程中思想坚定、作风优良,再一次受到神宗提拔,安排蔡京以阁臣身份主掌开封府。
包拯如果知道自己的名字后来会跟蔡京一起出现在碑刻上,估计要感谢百姓把他的名字摸凹了,丢不起那人。
不过虽然后来臭名昭著,但当时在开封府任上的蔡京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出色的,首都治理的井井有条。然而好景不长,神宗去世后高后掌权,召回司马光出任首相,要求全国各地五日内尽废新法。
开封府作为国家首都,自然也要奉命行事,就在全国各地方政府叫苦连篇,没一个地方限期完成的情况下,蔡京创造了一个奇迹,五日内真的尽废新法,全面恢复了旧法。
细想之下,蔡京的尽废新法应该是有不少水分的,毕竟开封府是个大地方,实施了十几年的新法怎么可能说废就废,当年负责实施旧法的组织机构都不存在了,相关的官员也没有,新法废完了之后旧法如何实施都是问题,五日之内根本不可能完成。
但是蔡京还是完成了,甭管人家想了什么门儿耍了什么花招儿,就是完成了,哪怕过程和结果都有瑕疵。但朝廷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态度、一个榜样,怎么着,人家开封府这么大都能完成,你们其他地方政府能有多大?会有什么比开封府还大的困难?
这不是蔡京第一次政治投机,上一次押宝新法为蔡京带来了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的官运,可这一次却适得其反。转投旧法的蔡京遭到了谏官们猛烈的弹劾,猛烈到中书根本无力压制,最终不得不把蔡京贬官外放以平息大家的怒火。
蔡京这一次赌错了,虽然北宋谏官经常因为派系斗争骂来骂去,可这群士大夫有着一个共同的道德底线-叛徒最可耻。
这也就是为什么吕惠卿执政能力出色却屡遭谏官弹劾,后来就算恢复新法也没他回朝的份儿,因为背叛者是没有资格回到官场核心舞台的。北宋官场罪强劲的斗争角色就是谏官,有拥护新法的谏官,也有拥护旧法的谏官,就是没有一个容得下叛徒的谏官。
叛徒蔡京被赶出京城,历任成都、荆州、扬州等地知州,到了绍圣年间哲宗恢复新法,章惇回朝任相,蔡京的机会又来了。
当年熙宁变法时,王安石和亲信蔡确、章惇、曾布等人都是蔡京的老领导,他跟章惇很熟,于是私底下给章惇写信,表达了对于恢复新法具体实施方案的一些建议和回朝任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