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鏖战(1 / 1)
武仙是河北威州(今河北井陉县)人,原本不叫武仙,只因早年做过道士,擅长施展各种仙术,久而久之人们就忘了他本来的名字直接称仙,得名武仙。贞佑年间蒙古人入侵,武仙率乡邻练兵自保,很多人前来投奔,武仙自己的一兄一弟也在义军中效力。
随着武仙部下义军声势逐渐浩大,朝廷直接任命武仙为威州刺史。兴定元年金国真定守将石海据城谋反,威州距真定不远,武仙率军前去平叛,一举击败石海收复真定城,朝廷嘉奖其平叛有功升任武仙为真定知府。
武仙驻防真定后,在附近继续用兵,从蒙古人手中夺取不少州县,当时木华黎还在辽东征讨蒲鲜万奴,河北蒙军由汉人将领史天倪统率,武仙与史天倪交战多次互有胜负,但在当时已经属于难得的战绩,至少能保住真定不被攻陷。
兴定二年三月,河北最大的义军领袖苗道润在内讧中被杀,其部将张柔投降蒙古,武仙部成为剩余河北义军中最大的势力。张柔投降后,在蒙古人的支持下迅速收拢原义军残部,率原本抗蒙的义军开始攻打金国州县。
本是义军却助纣为虐,武仙奉命征讨张柔,当时张柔率数千义军驻扎在满城,武仙率万余大军前来攻打,却在满城外被张柔击败。接着兴定三年武仙又两次率军征讨张柔,又两次被张柔以少胜多,将蒙金战线推到了真定城附近,武仙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地盘缩水到了仅剩真定城一座城池。
胜败乃兵家常事,打几场败仗影响不了河北战局,可兴定二年辽东战事结束,木华黎回到中都,开始南下攻略河东,短短两年间几乎攻占河东路全境,接着到了兴定四年开始在河北用兵,武仙所面临形势岌岌可危。
封建九公之前,朝廷还断断续续能从河南输送粮饷到真定,封建九公后,义军消耗全靠自给自足,武仙部下粮饷早已耗尽,兴定四年八月,木华黎派部将史天祥率军攻打真定,史天祥是史天倪兄弟,对武仙并不陌生,到了真定之后主动派人联系武仙,经过反复劝说,武仙投降了蒙古。
蒙古惯例,凡主动投降者仍官居原职,但蒙军要南下,军队驻所要南移,于是木华黎派史天倪前往真定任知府,武仙任副职。
史天倪前几年才跟武仙在河北杀的你死我活,突然间就成了同事要在同一个屋檐下办公,都非常不爽,于是两人勾心斗角互相诋毁,武仙一直暗中扶植部将在真定周边活动保存实力,而史天倪也是日防夜防防备着武仙对其不利。
除了武仙,其他几个受封的义军首领日子也不好过,同在河东地区的晋阳公郭文振与上党公张开不合,郭文振撤回河南后张开独自与蒙军作战,最后屡屡战败死于战乱;河北地区易水公靖安民与蒙军多次血战最后被俘不屈而死;山东地区东莒公燕宁也最终不敌蒙军,战死沙场。
纵观金末这次封建九公,虽然九公当中有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影响了义军抗蒙的战斗力,但归根到底对义军还是起到了不小的鼓励作用,同样是藩镇,金国的九公相比于北魏六镇和唐朝藩镇而言要有效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家灭亡的速度,尤其是其中的恒山公武仙,在真定蛰伏几年后再次拉起抗蒙的大旗,一直到了金国灭亡都还在坚持战斗,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兴定年间金国之所以能在河东河北发动义军与蒙古鏖战,除了民间普遍抗击侵略者的情结外,还与蒙古人自己的战略有关,当时铁木真正忙于西征,中原地区作战全部委任给了木华黎,木华黎忙完辽东忙河东,忙完河东忙河北,接着再忙西夏,抽身乏术难以集中力量南下攻打开封。
蒙金世仇,按说中都沦陷后铁木真本该趁势穷追猛打,可当时西域乃蛮部死灰复燃,蒙金世仇那是祖上积下来的,铁木真与乃蛮部的仇那可是这辈子结下来的,乃蛮部威胁远大于金国,必须要先西征,彻底消灭乃蛮部。
这股乃蛮部残余势力就是当年乃蛮部本部首领、大阳汗台不花的儿子屈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