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这个想法好像是一直贯穿他整个幼儿园的学前时期。等他上了小学,理想变了,要励志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就算成不了这个家,也要成为科研人员。然后,期间也曾有过教师、医生、地理学家等短暂的改变,但最终还是回归到科学家、科研人员,直到高二上学期的时候父母问起过自己,自己也是这样确定的,在他看来,这个理想在当时,已经成为了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
但是,仅仅不到半年,季晓冬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高二的那个暑假里他痛定思痛、深思熟虑、彻底觉醒之后,他不由觉得自己一直是幼稚可笑的。一句话,人,有远大志向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因材施教。
填报志愿这一天,季晓冬来到学校,再费劲了一番算得上周折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后,填好了志愿卡。标注2
填完志愿卡之后,接下来的时间,虽然显得有些漫长,但季晓冬还是一天到晚很忙碌。
首先,就是市里区里各种表彰,这个奖学金那个奖金的,企业助学金,学校奖励,甚至还有教会的奖金——应该不叫奖金吧,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然后,还有电视台采访哩,面对记者的镜头,季晓冬坏坏的推了推身边的那位傲娇小萝莉的背,心说你平时不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吧,而且你还是全市“状元”,这会儿你就代表了吧,一把就给推到媒体前面去了,小萝莉一个趔趄,脸都差点戳到记者手中的麦克风上。还有,每年这时候必不可少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自不必说。
古代中了状元,场景也不过如此吧,真够夸张的。不过相比之下,少了游街,不对,那应该叫什么,带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再街上溜一圈,应该叫游行吧,反正就那个意思,闹的满城风雨,咔咔装比。
真可谓光耀门楣,衣锦还乡啊。不过,季晓冬骨子不怎么喜欢这些出风头的事,总感觉虚头巴脑的,他更喜欢那种锦衣夜行,闷声装大比。不是说了嘛,十四个路易十四都不如他一个能震得住凡尔赛宫。
然后,不是说报完志愿就光在家等着录取通知书就可以了。虽然普通的专业大都如此,但是季晓冬选的这个专业,还需要加一道工序。
虽然,季晓冬在高二那个暑假,也是人生直到那时才有了理想和奋斗目标——算晚吗——但是他有的只是大方向,具体的倒还不是非常明确。
季晓冬的高考志愿填报的学校,是上海的f大,这应该是上海乃至整个南方最好的学校了吧,至于加不加“之一”,季晓冬觉得完全没必要,自己选的就是最合适的,适合自己的最好的。
至于选择的专业,季晓冬首先考虑的就是喜欢,再一个是要惬意,要轻松,哪怕是相对的轻松。我寒窗苦读十一载,没冻死已经够幸运的了——其实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没得选——那么,大学这四年,就不要再让自己这么受累了吧,现在有的选,完全可以选择。
其实,早在高二那会季晓冬还在理科班的时候,怀揣着将来成为科学家或者科研人员的那个梦,觉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有意思了,觉得进入大学继续研究,然后再从研究生一直到博士,那得多有意思啊。
但是现在,自从自己转了文科班之后,突然觉得理科其实好无聊,自然学科其实就那么点事。对于自己而言,数、理、化、生四科已经学到头了:生物拿到过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金奖;物理拿过银奖——没办法天分不够;化学的话,高二的时候几乎次次满分应该说可以了吧;数学的话,高考成绩145,虽然是文科卷不过也还算说得过去吧。至于这些学科的后续,季晓冬已经不感兴趣了,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然后,季晓冬高考是文科,那么数理化生等科目所对应衍射的理工农医类的就不用看了,而且这些都属于花精力时间搞研究的专业。至于,历史和地理的话,季晓冬是很感兴趣的,只不过觉得单纯学历史或许有些稍稍单调;而地理,季晓冬了解到,虽然在高中属于文科,但是到了大学是要结合很多理科知识的,季晓冬就感觉学理科就如同吃东西吃伤了一样,很避讳,但凡沾一点理工类的一律不想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