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曼城都挺好(1 / 3)
222年的秋天,白桃生活在曼彻斯特,不是海边的曼彻斯特,是英国的曼彻斯特,不是电影里的曼彻斯特,是英国的曼彻斯特,不是美国的曼彻斯特。
其实她也是在飞机上看航线图才知道,原来海边的曼彻斯特不是她想到的那个曼彻斯特,那个是美国电影里美国地名罢。
看海计划,失败。
白桃的宿舍是独立卫浴但八人一间厨房公用。十平米的个人空间,小屋子是白桃想象中的样子,靠墙放一张单人床,左邻床头柜,窗台横纵房间宽距,正对着门的方向,类似餐桌上的主位,窗下是书桌,两侧贴墙的柜子。等会儿,小学时候课文里面讲的陈景润几平米小屋背对着床伏案解题……伟人不可高攀,但好像有一点儿相似的……看了看宿舍,白桃瞬间觉得小时候对于数学家住房条件的担忧大可不必。
白桃已经住宿八年了,这八年的宿舍,公共空间人数初三时一度高达十八人分三个小隔间公用一个卫浴,高中几年倒是三四个好姐妹享受生活的温馨小窝了,不过现在英式宿舍单人间她已经很满足了。
宿舍八个人公用厨房,其他人已知有五个英国本土,都是漂亮小姐姐,。白桃很喜欢(哦不是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女之心白桃有之。
到曼城一转眼三周了,她可就没沾过口罩。这里给她一种22年前的古早记忆,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变坏的时候,甚至更早以前,没有太过频繁的手机支付,比如她的216以前,纸币还是硬币。
白桃的耐性有在变缓和,上海的记忆有在减少脑容量所占比重——脑子的一个叫……perceptualcapacity是有限的,这是心理课上学的半斤八两知识点,容量小的人没法更专注于其他事情,重要的东西会被落下。曼城和白桃的脑容量有点像,小小的,但也没有小到什么都塞不进去,却胜在小而精,没有那么多人,却有很好的人,这不就足够了。
此话怎讲?
白桃的高中时代过得糟心透顶众所周知。白桃来到这里,发誓要学会,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慌,都心平气和,糟心的日子实在是难熬过去,虽然她先前没少遇到。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所以对未来,白桃相信自己是真不确定能不能折腾得过去类似的事件。还就很坚定。
第一周新生入门的教学都很令她欣慰——教授等等都有一种生怕少说一句你就啥都不会的保姆级教程思路,ppt里面把所有要用到的系统操作全分步骤截图贴上来了,照着操作就不怕生了。
这种心里兜底的安全感,真讨厌,让人想要肉麻地抒发煽情几句。就好像说,虽然你们都是快二十岁的大学生大人了,但我们眼里你们还是小学生小孩儿。教给你们,都会了就好。
所以当白桃登录上系统的提问讨论墙时,对大学的未知不安瞬间消除干净了。曾经关于英格兰的错误认知,关于效率和冷淡的误解暂且灰飞烟灭。
要是高中时候有这么好的氛围,前几章估计都没必要写。
白桃心想,也许,被其他更好的大学拒了,是为了让她现在觉得,这个地方来对了。
是有在被治愈的过程。
有一个周末白桃从安娜子的宿舍玩好了出来没有直接走回自己的窝,倒是一路往南边,再绕去北面,看看南边的小房子居民区,红砖小屋,北面的运河桥洞之类百废俱兴的半工业风。南边几乎是清一色的砖红色基调,北边就是蘸水的阴天,不需要地图一路直走一座完整的城市。
白桃讲真没有经历所谓的“试图习惯”新环境的过程,倒也不是一秒融进去,还是留有保守的些许感受,类似“寄存自己”,然后转为寄居,暂居,留驻,只是因为这儿让她很舒服,身心皆是。
回到宿舍,白桃的舍友们。头三天内的一晚,一张小纸条塞进白桃的门缝下面,四个英国女生写好了各自的姓名电话,邀请她去小厨房夜谈。一个开端决定了之后的习惯性动作,小纸条仿佛已经逐渐成为白桃和舍友互通消息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当场找不着本人的时候,她没有尝试过发短信,尽管电话都有。小纸条是手写的,在多数情况下好像更书面,更正式,又不那么刻板,毕竟只是个小便签条,但是因为个人特色的字迹,写得字好不好看不重要,写了就是走心的,是亲近的,慢慢会成为“自己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三周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的小厨房旁边沙发桌椅会成为“小书房”,白桃和她们会“很巧地”聚在一起看书作业。
这座北方小城有在治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