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阳谋:主父偃献推恩令(2 / 7)
这几句评价,可不是好评价。
有军功,有天子旌旗,治宫馆,又招四方豪杰,这是干什么呢?
难不成,想树立美名,图谋天下的野心。
刘彻继位之初,公卿大臣为了避免诸侯反叛事件,再次上演,对诸侯王进行了严格监控。这些举措,导致诸侯王怨声载道,中山王刘胜趁着家宴,还献上《闻乐对》,以求放过。
刘非做的那些事,其意思很明显,刘彻岂能不知。然,两人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只要刘非不太过分,刘彻就不会选择动刀兵。
元光元年,刘彻再次推行新政,获得第一名的董仲舒被外调江都国为相。
刘非面对朝廷派来的人,很不乐意。显然,这是老十派来监督他的人。然,刘非是识时务的人。不仅惹不起,现在的皇帝,连董仲舒的大名,也惹不起。惹不起,就善待。于是,刘非没有为难董仲舒,还对他礼遇有加。
然,刘非年少成名,骄奢蛮横,为江都王二十多年,自认为比得过长安的皇帝。有些坏习惯,依旧不能改变,更掩藏不住吞并天下之志。故而,刘非将董仲舒称为管仲,而将自己比喻成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中原诸侯首位霸主。管仲是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人。刘非这般比喻,显然是有壮志雄心,不甘心困守在江都,而是想夺位,据拥天下。
董仲舒是聪明人,怎能听不明白。他对刘非进行了规劝,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刘非哪里听劝,却也没有表露野心,静待时机。当匈奴入侵大汉,刘非立马上奏,请求带兵,横扫匈奴。
面对刘非之举,刘彻第一反应是包藏祸心。你不做好地方诸侯王应有的本分,却干涉朝廷内政。
打,与不打,这是朕说了算。
刘非之举,无疑是僭越。刘彻打,顺了他的心,刘非会不会趁着汉匈交战,有所图。毕竟,汉文帝三年,曾大举反击匈奴,因济北王刘兴举反叛而告终。江都王刘非之举,只是单纯的拥有一腔爱国之情,还是趁着汉匈全面开战,另有图谋。
刘彻不打,就会被人说,他的胆色比不过江都王,进而会有很强的负面影响。
江都王刘非上书请战之举,令刘彻不满。为了敲打刘非,直接罢免董仲舒江都国相。
一年后,刘非没有实现王图霸业,最终郁郁而终,离开了历史舞台。他也是汉武帝时期,得以善终之一的诸侯王。
江都王刘非死了,但,诸侯王势大,觊觎朝廷者,大有人在。如果不解决这个隐患,刘彻是不敢与匈奴全面开战。外有敌寇,内有隐患,先内,才能集中力量对外。
这时,有一个人知道了皇帝内心的担忧,不仅发现了问题,还提交了方案解决问题。这个人,就是主父偃。
现在,来介绍汉武帝时期,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荣获天下第一阳谋西汉名臣主父偃。
主父偃逆袭之路
主父,这个姓氏很少。据史料记载,赵国最有作为的君主赵武灵王,晚年退位后,自称主父。从此,有了这个姓氏。后来,赵氏中有人,以先祖之名为氏,就有了主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