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章 屯田(2 / 4)
“先生随我来吧。”曹丕环顾四周发现没有熟悉之人,他带着毛玠来到了一个没什么人经过的巷弄之中。
“先生,我叫曹丕,今日是来向你请教蓄粮之法的。”曹丕看着毛玠一脸疑惑的样子做起了自我介绍。
“曹丕?你就是使君的儿子?就是那个有急智的曹丕?”毛玠得到曹丕的肯定的回答后,回想起了曹操曾经说过的曹丕的故事,毛玠知道曹操对这个儿子很看重,经常拿来与下属炫耀,“你来找我是为了蓄粮之法?”
“先生或许会觉得很荒诞,但我的确是这样想的。”曹丕看着毛玠为难的表情笑道,“先生愿与那么多的同僚讲,就不愿意指教我这小童一二吗?”
毛玠犹豫再三后,挑出一卷竹简递给了曹丕,曹丕看过竹简上的内容后,他明白了曹嵩为什么会对毛玠如此厌恶,也知道了曹洪为什么会把毛玠扔出府门。
东汉末年的士族通过收揽私户来为自己提供人力支持,这些私户有犯法逃匿之人,有家无余财之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豪门大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但这样就会导致国家的田税越来越少,而士族手中的力量会越来越大。
随着战争的到来,灾民与荒地越来越多,本地的士族就会趁着战乱将大片的土地收入囊中,交给自己手下的佃户耕种,士族从佃户的手中收取钱财,许多小族借机成为了大族,大族借机成为了豪族。
而士族手中冗余的土地就很有可能出现无人耕种的情况,最后良田也会变成荒地,许多灾民即使是想通过种田来维持生计,也会面临无地而种的尴尬情况。
毛玠提出的蓄粮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收回荒地给灾民耕种,清点私户归于国家,通过发展农业经济来保障军事储备,在一定的时限内还粮于民。虽然此法确实可以有效地提高曹操军事集团的战斗力,但无异于是将曹操拉到了各士族的对立面。
“先生,其他的竹简上写的是什么?”曹丕看完竹简上的内容后询问道。
“是我撰抄的前朝与本朝的一些案例典故,以此来作为参考借鉴。”毛玠回答道。
“先生这样做利于百姓,恐不利于自己今后的仕途。”曹丕消化了竹简上的内容后说道。
“对现状视而不见,无异于将黎民百姓推入火海,使君若是能接纳我的意见,做不做官我倒是无所谓的。”毛玠义正言辞地说道。
“先生高义。”曹丕对毛玠充满了敬佩之情。
“公子如此年幼就对改良民生之法感兴趣?”毛玠看着曹丕言谈举止很成熟,觉得有些恍然。
“我从谯县到鄄城的路上看见了太多的惨像,所以想为父亲分忧,为百姓做些事情。”曹丕坦诚地回答道。
“子桓公子倒是与子昭公子很相像。”毛玠忽然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