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念头通达(1 / 4)
陈到所言,句句犹如刀刻斧凿般落在姜维的心坎上。
“从前没有想到这一层,只认为北伐大业,只在于阵前主将的谋略,却没有想到危机竟然也隐藏在背后。”
姜维自归汉后,一直以谋略善战著称,此番驰援勇永安,更是让永安都督陈到陈叔至看到了姜维身上那无穷的潜力。
姜维与陈到谈话到中午,这才离开陈到的府邸。
陈到生活简朴,府邸虽大,但内部陈设却与寻常百姓并无二致,府内还有两块菜地用来种菜。府内仆从杂役,也不过七八人,这与动辄百余人出行的大臣有天壤之别。
“陈叔至一番肺腑之言,总感觉言语像是交代后事。”姜维自忖着感觉不妙。
一面派人催促李丰在江州借调军资,另一方面写信求助于丞相,看能不能安排人手,寻找蜀中有名的郎中救治。
陈到身体每况愈下,这让姜维倍感焦虑。
当然,更让他彻夜难眠的则是陈到的话语。
北伐的阻碍不止在曹魏,更在于内部。
帝国的根基总是从内部开始腐朽,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开始崩坏。
百里之堤,溃于蚁穴。
硝烟从未散去,世家寒门皇权的斗争,早已显露端倪。
世家、豪强、士族等,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虽然常常拿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叙述,但其实可以引申出许多界定,如儒家士大夫、清流士大夫,又如变法派、保守派,又如士族、豪族等等。
简而言之,世家并非真正的整体,而是由一个个不同政治身份标签的家族构成的。
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是与皇权,乃至广大寒门百姓是对立的。
古往今来,许多人把世族豪强这个概念奉为圭臬,把士族阶层很自然地看做是一个利益集团,然后把儒法之争当做王朝更迭、政治变革的主线,然后引申出地域集团、文化集团等进行归类,然后得出结论说是为了利益如何如何。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狭隘的,是把历史人物简单地放在二元对立或三元对立的子集之中,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是简单的,是复杂问题的简单化。
这种研究方法,谈不上错误,客观上对于历史脉络研究具有一定帮助,然而这种复杂问题的简单化,也造成了历史人物身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僵化标签,而这种标签化很显然是不利于分析问题的。
比如说,董卓大肆屠戮士族,是否说明董卓就站在了士族对立面,那董卓在凉州的势力本身能不能称得上世族呢?
更明显的,四世三公的袁绍与压制豪强的曹操在官渡决战,是否说明了曹操就站在了世族的对立面,那颖川荀氏为何会帮助曹操呢?
通过对政治人物不同家世背景、地域出身、文化渊源、政治立场的分析,勾勒出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政治集团,并以此作为研究某一时期政治变迁的基础,这种研究方法依旧是古代学者检讨古代历史流变最常用的分析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