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钟离大战 浮山堰(2 / 2)
“妙妙妙,那个陈庆之,老是搞些什么‘水管呀,输送带’呀的雕虫小技,花雄将军这个浮山堰,可是个惊天伟业的大工程。”萧宝夤也表示赞同。
中山王虽然没有表态,但眼前一亮,也投来赞许的目光。
“但——是,”在这一片赞许中,偶尔透露出微弱的不同的声音。
“什么?奚将军请说。”中山王虽然内心赞同花雄的意见,他认为,花雄的计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他作为八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大魏国运前途的主宰者之一,实际上的最后的决策者,多多益善,还是很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其一,建浮山堰,工程浩大,投下淮河的石块和铁陀不下数千万斤;其二,即使建成,往往会被淮河水冲垮。请殿下和诸位将军三思。”大魏大匠卿、总军需官奚康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可是,我们已经等不起了,据斥候来报,高欢、高澄的六镇兵将已经抵达颍州许昌一线,朝廷里,表面上说是为了加强洛阳的防护,实际上,由取代我前线将领的意图和可能。”杨大眼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想当年,苻坚百万大军投鞭长江也能使长江断流,一个小小的钟离城,久拖不决,建造浮山堰,让淮河断流,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干吧。”中山王下了决心。
正值枯水期,淮河的水量不大,中山王命魏军总军需官、大魏大匠卿奚康生主持浮山堰工程的修筑。
奚康生大量招募了工程技术人才。沿途居民,每二十户出五个男丁,征用役夫和兵士共计二十万人,大事兴筑。或肩挑背负,或蓄力拉车,一车几百斤,至多上千斤,倒下河去,沙土漂轻,不等第二车到,那土早已被河水冲走了;有时候眼看就要合拢,但是,合拢处水流最急,堰堤经受不住巨大的洪流,被一下子冲垮,并发出雷鸣般的轰隆声。
昌义之太守在钟离城头看的是无比震惊,自从痛失他的得力助手梁山伯,他强忍着悲痛,以老迈之躯独自率军继续奋勇抵御魏军的无数次猛烈进攻。
新筑的浮山堰垮塌后,魏军中便传出流言:
“蛟龙兴风作浪呦,蛟龙怕铁呦。”
大魏朝廷闻讯后,派来了专业工程技术官员——材官将军王足及其团队,协助大匠卿奚康生完成浮山堰的建筑工程。
王足命令把方圆几百里的冶场(铁工场数千万斤的铁器全部制成铁陀,并全部运至浮山堰工地;并且大量砍伐树木,把几棵树杆做成井栏圈的模样,中间填满铁陀和大石块,外面再填埋粘土,晒干后,投入淮河。按此方法,终获成功,浮山堰终于落成。它长五里,下面基座一百四十丈宽(约四百米,上部宽四十五丈,总高二十丈。这样,沿淮百里以内的树木都被砍光;木头,石块,铁器都耗得精精光;役夫和兵士挑担子,肩膀皮肉都破了,累倒了无数民夫士兵。工地上到处是尸体,哀鸿遍野,遍地是蛆虫,工地成了人间地狱。瘟疫在工地流行了起来,也逐渐传染至魏军兵士身上,士气低落。
为了减少河水的冲击力,还开凿了几个分流的管道。致使淮河上游的水位被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方圆几百里的人工堰塞湖。浮山堰上游的钟离城正如魏军所料,果然被广泛地而深刻地浸泡在水里了。方圆几百里的百姓怨声载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