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 / 1)
郑直勇的家在离八盘乡还有十里的郑家庄,他上学的那个镇叫新桥镇,两个乡镇距离大概十公里。郑直勇奶奶是个了不起的老太太,六十刚出头,身体硬朗的狠。她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郑直勇的爸爸叫郑行在家里务农,条件一般化,在村里不算太穷但绝对算不上有钱,经常喝酒和郑直勇的妈妈一直不太和睦,喝完酒就要吵架的那种,郑直勇的爷爷在郑直勇上初中的时候生病离开了这个世界,郑行更加的肆无忌惮还和老太太吵了几次架。奶奶一气之下就带着直勇,离开大儿子到小儿子家住,带着郑直勇上学。
小儿子郑好年轻时候去到部队里面当兵,平平淡淡的当了几年,退伍以后分配到八盘乡的一个农机站,找了一个供销社的老婆,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算是不错的,老太太从来不闲着,到小儿子家以后就把做饭的事情全包下了,老太太从来不会说在老大家发生了什么,她是担心郑好的老婆笑话。但从过来的那一天老太太就声明要把郑直勇带在身边,小儿子只有由她,她说了算。郑直勇姑姑叫郑丽嫁到临县,不远但也不经常回来看老太太。在郑直勇的眼里奶奶是个强大的人,不管是在他家还是在叔叔家,奶奶都烧的一手好饭,收拾家务做手工也是屈指可数的,奶奶说过的话绝对好使,没人敢违背奶奶说的话,即便是有点优越感的老婶也不敢。所以初中三年郑直勇一直跟着奶奶,在八盘乡的街上上学,对他自己的家只是每年放假回去住几天,就是几天直勇也不会开心,都是在爸妈的争吵中醒来和睡去。回家最大的乐趣,是能和童年的玩伴在外面疯跑,听听村里小孩的故事,对他们说说街上小孩的玩法,各有各的特点,玩起来都乐此不彼,对孩子来说这是快乐的。
叔叔家的吃穿用度不是村里自己家可以比拟的,这也是奶奶带他到叔叔家长住的一个原因,郑行的种种做派才是老人家来小儿子这里的决定因素。奶奶认为在那个年代,把叔叔送去当兵的决定是正确的,叔叔现在条件好,帮助家里也是正常的,没有任何推诿的理由。郑好也不会说什么,也要求自己的老婆张美娟不说什么,毕竟是当过兵的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对郑直勇花钱从来没说过一句话。张美娟她也是个懒的管的人,带着自己的女儿上好小班,对花钱这方面很少过问,也免得生气,老太太在这边帮了很多的忙,洗衣服做饭几乎不让她操心,只要抽空把菜买回来就可以了,接下来的事都会由郑直勇的奶奶完成,而且还做的相当的可以,她也就懒得表演自己做饭的短板了,她也就多了很多时间跟别人聊天,何乐而不为呀。
这就是这个不大的,很普通的中国千千万万家庭中的一个分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接下来的好多年会有各种的变局,这是人为意识决定不了的,一切的变化都随着直勇的长大而变化,这就是家庭吧!新生带的长大,老一辈的老去,总会有各种的变数。会好还是会坏,只有结果出来才知道,过程的艰辛和细节只有亲历人才明白,外人永远都看不透,弄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