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甲板之下(1 / 3)
韩芷面对着她收到的最后一份委托,详细研读着手中的文章描述,一一对照,确认无误。到了最后,需要她的签名,她却犹豫了。她盯着那个空白的地方,笔悬在空中,无法落下。
‘往好处想想,这是一份极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方案。’韩芷心中默默评价,但某种不适仍然让她难以落笔。
“这设计,”她喃喃自语,试图排解自己的困扰,“它实在太…大胆了。”
该组调查发现了一批码头驳船,吨位大致在千吨上下,本原本是用于运输各种货物,包括码头疏浚的泥沙,大型不规则设备,如船舶零件和码头工程机械。
这些船只既没有动力,吃水也浅,船型简单,几乎就是个方盒子。其尺寸大概在1米乘5米,吃水深度大约3米,水上干舷不超过两米。
这个项目组以这几艘无动力驳船为基础,寄希望于未来能够自造一套蒸汽机装上去,然后用驳船作为船底,上面安装一个装甲甲板,装甲甲板之上则是六角形排列的六个19世纪八十年代画风的双联装炮塔。
内部的火炮设置,他们则瞄上了炮台报告里提到的m197式12毫米加农炮,希望至少能够仿制一套炮管安装在炮塔里。
韩芷放下了文件,眉头紧皱,她发出长长的叹息。“如果这些驳船上再安装上炮塔呢?这简直是…”
他们的设计最大的问题是,只是简单的像北高丽坦克艇一样往船上摞炮塔,而忽视了炮塔下方的供弹与炮塔伺服机构所需的空间。
他们预计仿制的塘鹅号的蒸汽机或者简单装个火车头作为蒸汽机和火炮也是短期技术力无法达到的,更没有考虑在如此浅吃水的驳船上安装如此之多的有极其厚重的(超过6英寸装甲保护的炮塔所带来的重心与稳心高度的问题。
虽然看似他们经过计算之后认为驳船足以承载这些重量。
同时作为设计上本来就低干舷浅吃水的近海防御特化的舰船设计,他们也的确几乎没有考虑到船上船员们的居住空间和居住设施的问题。
甚至连他们所希望的炮塔的装甲板,如此厚度还是复杂弧面的钢板都不一定能做的出来。
然而,她也必须承认,他们的设计思路独特,这个“利用驳船为船体基础建造若干南北战争时期式的低舷近海防御铁甲舰”的基础思路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看着这份走上多炮塔神教邪路的设计稿,韩芷真心不想署名。
沉思良久,尽管心有不甘,但韩芷最终还是提起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在名字前附上了绘图人的注解,并给原稿设计人名字加粗了一圈。
在笔尖离开纸面的瞬间,她感到了一丝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