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刘合的死(3 / 4)
即便所有人都会猜测真实的情况,但没有人会有证据,纵然在青史之上,也只能留下'帝恸哭,崩'的记载,这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董卓被说服了,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没人知道那就相当于这件事没有发生,况且自己那些多悖逆的事情都做了,这弑君的事情做了又如何呢?
经过这段时间,董卓已经心中彻底的生出了不臣之心,他之所以拉拢士族,就是为了让士族接受他逐渐篡夺汉廷的行为。
在董卓看来这并不算是很难,他若是篡位,就如同邦周时期臣子篡国君位一样,在混乱的春秋时期这种事情不算少。
毕竟国君的位置又没有上天的授意,和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当初相王对天下的震动那么大,就是因为相王让国君成为了受命于天的角色。
想到这里,董卓眼中出现了名为野心的火焰,颇为兴奋的说道:文优,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做。
让所有人都猜测是本公杀的,却又找不到证据,让所有试图违逆本公的人,都在战栗之中畏惧。
畏惧是一种非常好的情绪,会让人变得顺从,董卓喜欢别人尤其是那些公卿大臣对他怀着畏惧之心。
听到董卓同意自己的意见,李儒忍不住露出笑容,然后又问道:主公这些时日施恩之后,与士族相处如何?
这下董卓笑不出来了,士族拿了他的官位却不出力,甚至还有一些人更过分的在暗中反对他。
李儒一看董卓的表情就知道结果,心中忍不住冷笑这些士族果然不出他所料,但还是颇为尽职尽责的出谋划策道:主公,如果您真的想要交好士族。
儒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手段。
当初那些幸存的勤王诸侯,各自率领旧部到了关东荆州益州扬州等地发展,都在聚集势力,这可不是好事。
您可以将那些想要交好的士族封为各个地方州郡的长官,这样朝廷所封的长官就会和那些自表的诸侯产生冲突。
比如袁绍身上的冀州刺史,若是朝廷任命一个冀州刺史甚至于冀州牧呢?
我记得之前灵帝生前似乎就有这方面的诏书下达,比如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都在其中!
纵然知道您所想的,但谁又能拒绝来自朝廷的封官呢?
董卓闻言眼中大亮,起身踱步思索一番,喜声道:文优,事不宜迟,趁着现在所有人都被颍川王薨逝的事情吸引,你立刻去做这件事。
务必要把关东以及淮河以南的州郡搅成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