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圆梦人(3 / 4)
孟庆和,字宜章,孟子嫡系后人,三十七代孙,曾祖父为孟子三十三代嫡孙。
只是孟庆和祖父排行第二,成年分家后迁出孟家大院,战乱后南下定居高邮,再迁京都。
孟庆和祖父、父亲一生在乡间教书育人,从没想过举仕朝堂,到现在高邮附近的很多官吏都出自他们的启蒙。
孟庆和出生后,父亲改变了想法,国家已经非常强盛了,俗话说,乱世乡间盛世朝,这个时候需要秉承祖辈的传承,为国为民出力。
说来也巧,孟庆和正是绍宁二十三年甲榜第五,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
先后做过庶吉士、编修、编撰,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十多年,从七品升到现在的四品,总算是迈进了领导阶层。
现在的翰林院内,掌院大学士管着整个翰林院,还有三位大学士是不管杂事的,单纯负责侍候当今圣上,也就是名誉称号,最终做事的其实是六到七位的翰林学士,也称为侍讲学士。
孟庆和非常郁闷,他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这次到扬州为啥是自己来。
一般侍讲学士是不出京的,像监督地方学政的事最多就是翰林院派个六七品的编撰来了就好,毕竟学政本来就是正四品。
要说自己得罪了人,不至于,再说,得罪谁也不能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啊。
扬州可是个美差,这里本来就不存在什么以次充好的关系之说,闭着眼找,都完全符合要求。
也确实,你想,扬州本来就是文风兴盛之地,只要不是那种垮掉的纨绔子弟,纯粹的文人哪个不是经过县府两级的挑选,那都是优中选优,没有两把刷子想从这里吐出来,那是做梦。
孟学士不争不抢,淡泊名利,不代表他是傻子。朝堂上的争斗他不关心,也不参与,但他还是知道厉害关系的,不说别的,既来之则安之吧。
他哪里知道,为了这个位置,朝堂里差点闹翻天。
本来任命曹原做扬州巡察使是吴王和于公两人的无奈之举,杨坤调任建邺,让扬州处于不利局面,
曹原资历算是勉强了一点,比其他候选人有点任职不足,只是于公为了让新政快速推行,说服了圣上,才得以在内阁通过。
熙宁九年的海匪抢劫把原巡察使杨坤推到了不利之地,还是有点缺乏实战经历,对于海匪估计不足,也就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