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何,有家超市招人(1 / 1)
闺蜜胡艳丽的话没错,人归根结底得靠自己。思前想后,何秀英还是决定自己出去找工作。有了在惠众房产的教训,她这次做了好几天的心理准备,再也不相信销售是个正经工作,那都是骗人的把戏,无非是骗术的高低有区别罢了。就算再正当的销售也是在骗人,低价取回来的东西高价卖出去,这就是骗人。她想好了,什么苦活累活都能干,唯独销售不能干。就像天顺一样,活虽然辛苦,又脏又累,可他心里踏实,他端着一碗面吃起来,神情也是幸福的。
有了这个想法后,何秀英就天天出去找工作,可是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地方,哪里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可以干?这里的餐馆也少得可怜,都是面向工地上的农民工开的,这些小饭馆大都是夫妻店,根本就不需要帮工,几天下来,她越来越失望。
她中午回来吃顿饭,下午接着再去找,好几次都跟天顺撞了个正着。出门后,他们一起走到那条宽阔的马路旁边,然后一个朝右走,去责任田;一个朝左走,去找打工的地方。时间长了,天顺也就知道了她的想法,还劝她说:“找工作得碰运气,有时你跑断腿遇不到一个合适的;有时招人的单位贴出广告却找不到人。你别急,我帮你留意。”
说完这话后他们也便就此分开。
何秀英觉得天顺是个好人,实诚也热情,但他能帮上什么忙?他就一个扫地的。找工作的事困扰了何秀英好一阵子,找着找着她也就心灰意冷了。拱京村远离城市,百废待兴,除了小卖部和小饭馆,很少有商业气息。在监狱里关了两年多,她觉得自己已经被社会淘汰,成了一个无用的人。
这天天还没亮,姜天顺跟往常一样早早醒来,他跳下床,一个跨步来到窗户前的煤气灶旁,从水桶里舀两大勺水加进被火焰熏得黑乎乎的铝合金锅里,将馒头和剩饭放进去,打着煤气灶加热。公用水龙头在楼道里,他怕水流的声音打扰酣睡的租客,所以,每晚睡觉前他都会提前把水桶灌满,这样就不会吵到别的房客了。
接下来,他一层一层穿上衣服,点支香烟坐在床边等水开。水烧开的时候正是他抽完烟的时候,匆匆吃过早饭,他就拿起脏兮兮的水桶一样粗大的塑料杯,抓一把茶叶泡上,然后轻轻锁上房门,拎着水杯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他是院子里每天第一个出门的人。清晨格外寂静,他担心吵醒房客,拉开大铁门时动作放得很慢很轻,铁门在睡梦里发出娇喘的嗞嗞声。
清冷的寒气让他哆嗦,他紧紧衣服,双手交叉,抱着两只胳膊朝村口走去。这时的月亮离地面很远,像被天狗咬去一半的白瓷盘,发着清冷光。周围很静,听不到一点声响,天顺披着月光走在熟悉的路上,鞋底磨擦地面的声音单调而孤独。平日里四处乱蹿的流浪猫流浪狗,还有草丛里唧唧乱叫和虫子都没醒来,正依偎在熟睡的大地母亲的怀里。
当他走到村口时,已经渐渐适应了外界的温度,这才松开紧抱在胸前的手,胳膊松驰地垂了下来,水桶一样的杯子随着胳膊的摆动前后晃悠着。空气里散发着凌晨独有的清新的气息,沿着这条路走不了多远,他就能看到光亮,那是世纪大道两侧彻夜未眠的路灯,它们跟岗哨上的战士一样,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条宽阔的连接着两座城市的马路。每当看到这些熟悉的老朋友,天顺心头便有一种舒悦的感觉,跟回家一样的感觉。对,这里是他的家,除了在民房睡觉吃饭,其他时间他一直就在自己的“责任田”里。
没过多久,天边渐渐泛白,地平线周围形成了一道隐隐的五彩斑斓的彩绸,当第一缕晨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姜天顺身上那件荧光背心被照亮了。紫华新的一天开始了,拱京村的人们就要开始一天的劳作。
何秀英刚刚起床洗漱完毕,坐在镜子前梳头。这时,天顺突然急急跑了回来,连声敲她的房门。何秀英放下梳子,顶着乱蓬蓬的浓密头的头发打开了门:“天顺,你不是去扫地了吗?咋回来了?”
“小何,有家超市招人,导购、电工、搬运工……离咱这儿不过,两站路,你可以去试试,当个导购。”天顺说着把一张花里胡哨的广告传单递给她。他是偷偷跑回来的,橙色保洁服上套着荧光背心,由于路上走得急,这会还喘着粗气。他摘下帽子给自己扇着风,额头的皱纹里夹着汗水。
一种莫名的感动从何秀英心头掠过,她接过广告传单,看着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图案和文字。
“你慢慢看,我得赶紧回去,这个点班组长会来查岗,被他们发现了可就麻烦了,这叫跑岗,是要罚钱的。”天顺说着转身就走。
“这东西是从哪来的?”何秀英疑惑地问。
“捡的。估计是超市故意扔在绿化带里的野广告。”天顺头也不回,小跑着离开。
何秀英的目光落在了传单上,传单上沾着晨露,厚厚的铜版纸有点潮湿。她再次去看天顺时,那件荧光背心已经从院子里消失了。
这对何秀英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她认认真真地把传单上的每一个字都看了一遍,简简单单吃了点早饭就去那个超市了。超市上午十点才开门,她在周围转了几圈,一直等到超市开门。
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超市,在一栋破旧楼房的一层和二层里,由于周围有两个村子,来买东西的人倒不少。超市显然是临时开起来的,里面没有装修,只在是在地上铺上廉价的红地毯。相对于周围其他商业门店来说,这个超市是这一片最大的店面了。附近村子和建筑物上一个接一个用白石灰写成的“拆”字,把许多小商家都吓跑了,而这个超市的老板是村民,他不怕这个“拆”字,他知道在这个“拆”字后面还有许多问题没谈妥,村民们的要价和政府的拆迁补助还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