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阅览(2 / 2)
万管家本来想着,把那本书找到之后就离开这里。走到塔楼前,万管家拿出欧阳野的手谕和那木牌,守塔的老人连看都没看,只径自坐在那藤萝编制的摇椅上自得其乐,向万管家摆摆手,示意他自己进去。
藏书阁的大门是铜制的,多年无人护理,早已生了锈。万管家扶着那锈迹斑斑的门环,推开了大门走了进去,一股古籍的味道扑面而来,或许那是纸张酸腐的气味。万管家立即开始浏览起来。
第一层多是一些经传古籍,都是万管家早已读了不知多少遍的东西。万管家随便的翻找了一下,书籍的重复度很高,书脊和封皮以及线装技法都完全一样,万管家很肯定这里没有欧阳野托他找的那本书。不过他在翻找当中,发现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没有封皮,只是用线装订的小本。万管家将其翻开,朗声念到:
“《四方经》序。”
万管家一笑,这倒是奇文,《四方经》这书,只要是入过学堂,都曾念得,却从来没听说过还有个序言。万管家料想,大概是什么人胡编乱造的,竟然也被收录到了这里。现在时间宽裕,不妨继续读下去。只见下方洋洋洒洒一篇写道:
“圣人得道,天子应命,会四时之善季,安四方之黎元,养中原之神器,定百家于一尊。且夫古仁人文以载道,以经受命,以四方之名,录圣人之言,晓谕天下,清源正统,庶以滋养民德,开化民智,成大道无为之境,作不言而化之邦。”
“夫《四方经》之所志,盖四方天地之大法,春秋不易之通则。圣人曰:“古仁人之经义,春秋大一统。”天子执策以临四方,弃诈力而措刑案,仁德为用,正义不废,此则《四方经》之真义也。”
“于是亦有叹哉,古之人,才能被身而神武赋形者,冥冥者不鲜而昭昭者不见,何哉?欲以天属骨肉破春秋之大统,须知定则既出,千秋不易,惑言一发,必群起而攻之,不能容于苍穹之浩瀚。《四方经》者,亦欲救天下良才于鸿蒙,开化清心,以得天子长策之所及,亦美其美之道也。”
“《四方经》者,通义于《春秋》,微言大义,其致一也。上者悟之,中者明之,下者诵之,惟冀审而无惑,全春秋之大法也。统则德明,分则乱德,其可忽乎?”
“因有此作,凡二十一篇,皆圣人言也。”
万管家读罢,心中一颤,感觉塔内更显得阴冷了。万管家心中有些愤怒:“那《四方经》虽然不过是把人尽皆知的道理翻过来覆过去讲个半天,却不见太多袒护帝王,愚弄黔首的文字。这序言几百字之长,说来说去,不就是让老百姓,让天下士人都听皇帝一个人的话吗?照这么说,违背春秋所代表的规矩,就要人人杀头才好么?纵使是天下大才,违背了这点伦理定则,便要埋没终世了吗?——不过,好像果真如此。”万管家凝视着自己的双手,摇了摇头,转身走上二楼。
二楼的布局与一楼不同,二楼大多是档案文件,全州的乡志、县志全部集中于此。万管家知道这里必然没有欧阳野要找到那种用外族语言写成的书籍,不过他觉得这里的书值得一看,因为他觉得这里应该也有他想看的东西。
万管家先拿出一本地图册。万管家喜欢看地图,他喜欢研究各地的山川形变。他毕竟是武学世家,读过兵法,他最喜欢的就是关于地利形势的篇目。万管家打开整个州的地图册,翻到昌谷县,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山峦形势,河流走向,清晰明了。
他顺着昌谷县两条主要的山脉一直向南,就看到了他现在寄居的双月村。他发觉,双月村的位置被圈上了,画着一个小小的红圈。看来有人在这里做过笔记。此人定然是在这里做过什么研究,循着他的足迹,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
于是他又翻开《双月村村志》,寻找着红色的笔迹。他扫了扫目录,都是按照年份记录的,由乡里贤达之人书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他逐页翻看起来,扫读着这些相似的文字。翻到“二十三年”时,他注意到了不同——页脚密密麻麻写着一段文字,全部用红色颜料写成,写道:
“二十三年秋闱日,孙封纵火于林,所触皆焚。方士以为不详,时村中人,群起而逐之。孙封遁走,无人知其所之。乡时凡如此者,皆获而诛之。”
万管家看完了这段笔记,思绪又奔腾了起来。这段话貌似就是一段对罪犯的记录。不过有一个说法他很在意,“所触皆焚”,这说的是谁?是那熊熊烈火还是孙封自己?如果是孙封自己的话,这貌似和梁不狃说的这些有点相似了。还有一处值得关注,“乡时凡如此者,皆获而诛之”,那也就是说,在梁不狃的儿子之前,在这个孙封之前,还有过不只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而且这些事情都以相同的方法被解决了——方士把他们命为不详,所有村民群起而攻之,将这些异类消灭。
万管家此时的脑海中隐隐约约有一个词语——规则。又是规则,这不恰恰就是刚才那个序言当中所说的“欲以天属骨肉破春秋之大统,须知定则既出,千秋不易,惑言一发,必群起而攻之,不能容于苍穹之浩瀚”吗?他们打破了固有的规则,所以就遭到消灭?
阳光斜照在万管家的脸上,一阵温热,他见时候不早,准备继续上楼去了。他正要合上书,却忽然愣住了,这是因为在上方的正文中,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在那里印着:“二十三年进士欧阳野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