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3)
陈憬边听边心算,皱眉道:“君侯若不言,我等还真的没想到情势如此紧迫。”
当今圣上确实是天选之人,生辰在正月初一寅时,每年都会因为元旦大朝会和圣上寿诞同时举行搞得朝廷上下焦头烂额,左支右绌,多年来因此获罪的官员大有人在。再加上今年是圣上六十大寿,操办必然十分巨大,花费必然数倍于往常。不好好准备怎么能行呢?
光是冯道周说的这三件硬事就够燕王林彦忙活的了,进京贺寿的人选要筹划、贺礼花费需要筹集、边疆的敌情需要防备。但是想一想,林挚就有些头疼,幸亏自己已经退休了,不用再操心朝堂之事了。
“关于二公子的事,王爷是怎么想的,他没有给我说过,我也很难参透他的想法,但臣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冯道周并没有回避杨后最关心的问题,但他知道在这件事上他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他的一言一行被无数人关注着。
冯道周自许并不是一个贪恋禄位的人,以他现在的身份似乎也已经不必在乎什么拥立之功了,他现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弥合林彦林康、杨后林宁两方的分歧,确保不会因为立储之事造成家国的分裂。
杨后看着冯道周,用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她明白在自己丈夫林彦的心里,冯道周说的话比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如果他肯说的话。
“之所以安排二公子随行,主要是怕朝廷误会,也怕塞外的蛮夷君长误会……”说到这里,冯道周变得支支吾吾。
这反倒是勾起了杨后的兴趣,“那会造成什么误会呢?”
“这……这就是说王爷的儿子都有资格随他出巡,之前大公子去只是因为他年龄最长,并没有其他的含义。现在二公子也已长大,可以随王爷出巡了……”
冯道周轻描淡写一句话,就把林康数次顶风冒雪、披坚执锐随林彦北巡所付出的辛劳轻松抹去了,强想把他拉回和懵懂无知的弟弟林宁同一条起跑线上。
杨后颔首表示认可。
但是陈憬不太认可陈憬“那大王怎么没有给二公子加官呢?当年大公子首次随大王北巡,朝廷任命为宣威将军,封侯,不过当时王爷上书谦让,辞去了封侯之赏。但让林康以宣威将军、中军统帅的身份负责行营宿卫事务。这次朝廷给二公子的官爵,大王怎么都谢绝了?而且也没给二公子安排什么职事,就是一辆车拉着就随驾北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带孩子来旅游呢,见了外邦君长怎么说,一句这是我二儿子就没词了?别人见了怎么称呼二公子?大王怎么连这个都不提前想清楚。”
冯道周心中暗笑,这就是大王的高明之处,他的意图不会轻易被人看透,他也不想被人轻易看透,即使是日常的一言一行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就像刚才陈憬所说的问题,林彦可以迫于形势做一番表演,带着林宁去北巡,但是他现在对林宁并不完全认可,这一点明眼人能看出来。那些以为林康已经失势,被大王抛弃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姐夫,你这还不明白吗?大王这是瞧不上我们林宁啊。”杨后幽幽道。
“哎,王后你这话严重了,大王对林宁一向是疼爱有加,将来还要子承父业呢。”林挚来救场找补,转头示意冯道周帮忙圆场。
谁知冯道周低头喝茶,假装没有看到,实际上就是认可了杨后的说法。
陈憬怕杨后不悦,继续找补道:“林宁还小,才十五岁,多出去历练历练就能长进,再说他天资聪颖,一定能培养成栋梁之材。王后勿忧。”
到这份上了,冯道周也不得不说点什么,接茬道:“纸上得来终觉浅,二公子随大王大王北巡,亲历战阵,接触异土殊俗,将来无论是谋略还是心性定然大有长进。”
唉。
“当年孟母寡居,所以能三迁教子,妾困居深宫,服侍大王不能离开,确实是妾的职分所在,只是可惜我儿孤陋寡闻,难成伟器。孩子正当学龄,却不能潜心钻研学问,结交良师益友,反倒要去塞北腥膻之地,和那些不服王化的蛮夷共事,万一他被带坏了,沉迷射猎酒色,将来可以就万事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