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监外历练政事和军管(2 / 2)
然而在张居正看来,朱翊钧这三板斧看似声势煊赫、不留丝毫情面,但实则却是对更多官员的含情脉脉、眉目传情。
监外历练政事不是对科举制度的改进和补充,而是在掘科举的根来贿赂文官。
监外历练政事看似公平,但一个只会读四书五经考科举的穷学生;一个有父亲和家中长辈亲自指导施政方案,家族直接配备幕僚团队和资金物资,说不定还有政策上的支持。
这两个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更可能赢?
科举的弊病不是什么新话题,现代人痛骂科举制度的那些话早在唐宋就有人骂过了,但千百年来一朝又一朝的名臣贤相过去,科举制反而逐渐发扬光大了。
科举制度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选贤任能,而在于公平,科举制为传统的中原皇朝
不管你是宰相的儿子还是街头流浪的叫花子,必读书目就那么几本书,考试范围就那么大。
大明的印刷技术早就经历了许多次革新,把那些考试书目买齐花不了太多银子的,哪怕你爹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自耕农,省吃俭用一辈子总归能供养儿子考学的。
监外历练政事和科举制度、大致就相当于高考制度和快乐教育的差别,一个穷孩子要是连死读书都卷不过富孩子,那拼“综合素质”就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监外历练政事其实不是新鲜事,早在洪武朝时期朱元璋就实行过,据说效果相当之好,好到朱元璋一度停止了科举,只用监外历练政事选拔出的人才。
但朱元璋最后还是搁置了这个方法,因为他发现,监外历练政事提拔起来的几乎全是权贵子弟。
有才能的平民想做出政绩,绝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就要拜码头、抱朝中大佬大腿,这又催生了门阀世家和党派之争,朱元璋最后不得不搁置了“监外历练政事”。
张居正浸淫官场多年,为推行改革做了无数功课,自然知道这个政策的弊病所在。
“陛下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太祖爷不用这个方法选才是有原因的。”
“先生练过拳法吗?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朱翊钧也知道“监外历练政事”的缺陷所在,可这是个慢性毒药,没有个几十年的沉淀看不出效果,短期来看还能提高行政效率、拉拢官僚系统。
而高度腐化的官僚系统已经是步入后期的重症,不先解决这个问题,一切改革都是空口白说。
张居正和朱翊钧再厉害,也不可能亲自去全国清丈田亩、收缴赋税,无论朱翊钧是想摆烂混日子还是要锐意进去,都必须养出一批高效而忠诚的官僚。
把下面的人给喂饱了,才有人为朱翊钧和张居正去做事,大大小小的官吏才是大明统治的基石。
话说到了这份上,张居正还是有些顾虑,这么好的筹码、为了查一帮贪官就全给撒出去了至于吗?
“可就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让步的幅度实在太大了。”
朱翊钧讳莫如深地笑了笑,从怀里掏出另一封题本,题本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考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