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相生相克(1 / 9)
韩信和项羽是老相识了,韩信刚加入义军的时候,就是在项羽伯父项梁手下,但是这个时候韩信并不知名。
后来项梁兵败被杀后,韩信就跟从项羽。
项羽见韩信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作战也很勇敢,任命韩信为郎中的官职,具体职责是执戟保卫项羽,虽然官职不大,但是由于是贴身侍卫参谋,算是很看重信任韩信了。
在刘邦这边的部下做对比,曹参、樊哙、灌婴都做过类似的官,二人都是刘邦的嫡系,最后都被封侯,官职做到丞相或上将军。
韩信和项羽没有私人恩怨,矛盾主要在于打仗的理念不同,并因此产生怨恨。
韩信非常喜欢读兵书,韩信用兵,特点是灵活多变,虚实结合,出其不意,就像张三丰的太极。比如韩信刚出道时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井陉之战中的背水列阵,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中突放大水,把“兵者,诡道也”运用到极致。
普通人很难看懂韩信的用兵。
项羽也读兵书,但是不多,应该是略懂大意,不求甚解,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他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他的方法是力量型,就像泰森的拳击,需要自身非常强大,勇猛,找到对方弱点,一击致命,简单、直接、有效。项羽经典的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就是这种。
项羽的打仗方法大家都能看懂,都能理解。项羽的巨大军事成功充分证明了他方法的有效性,得到大家的真心认可,项羽手下的大将,如龙且、钟离昧,打仗风格都是和项羽一样,当然更受重用,更容易出成绩,并得到奖赏。
而韩信在项羽手下,也很难证明自己的方法更厉害,当然也无法受重用,出成绩,并得到奖赏。事实上也是如此,韩信也曾数次向项羽提出自己的建议,遭到了项羽及其手下的嘲笑,除了钟离昧将军。
韩信在“忍”的方面是大名鼎鼎,其少时甘愿忍受胯下之辱,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样,成为千古美谈。
韩信在工作事业上,也是很能忍的。
在项羽帐外执戟站岗的日子里,韩信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而是在不断地学习、进步,不停的观察、思考。
项羽和身边大将开会的时候,韩信总是在外面细心的听着,思考着。逐渐了解了英布、龙且、钟离昧的军事打法,用兵特点……
项羽和心腹谋士商量军事谋略时,韩信在心里思考着。慢慢的熟悉了范增,陈平等的想法……
项羽和项家子弟商量家族事务时,韩信在旁偷偷听着,心里思考着。慢慢的熟悉了项伯,项庄等的想法,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项羽和诸侯联军的商量军事行动时,韩信在旁边观察着,心里思考着。逐渐认识了陈余,张耳等……
这些人都是当世之英杰,韩信在帐外旁听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军事上的,谋略上的等,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些人有了很深的了解,这些都有助于今后的事业发展。
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项羽在率领诸侯推翻秦朝,分封诸侯后,是韩信最为失落的一段时间,天下看起来要稳定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越来渺茫,现在几乎整个天下都在项羽的控制之下。
然而,只有刘邦对项羽有些许不满,因为刘邦先进关中,根据楚王的当初约定,应该封在关中称王的。项羽和刘邦甚至差点发生内讧,刘邦在鸿门宴认输,现在刘邦被分封到了巴蜀、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