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攻秦方略(2 / 2)
熊槐也叹了口气,时间就是如此赶巧,若攻秦在明年此时,府兵集训半年以上,或有一战之力。然五国合纵之势已成,必须尽快出兵,晚则变数极大。此次合纵攻秦乃弱秦、收复丹阳之大好时机,楚国若要得利,必须促使其余四国尽力而为。
虽然魏国是合纵长,但熊槐自知,楚军必然要尽全力,此次是楚国借四国之力达成其战略目的的绝佳时机。此次合纵若败,等下一次合纵再起,就不知到什么时候了。
人到齐后,熊槐开门见山,“诸卿以为公孙衍攻秦两策有何利弊?”
“臣以为其策二可行。”昭阳说道,“策一,五国联军几近五十万齐聚函谷关,大军如何展开?依臣看,破函谷关三十万兵足矣,若三十万大军无法破关,五十万亦无用武之地!我军攻丹阳、武关,自商於之道攻蓝田;赵军攻离石要塞后,沿大河南下,自河西攻秦;河西、武关、函谷皆秦之重地,秦必分兵把守,三地皆重则三地皆不能守,一地失守则秦军必全线溃败!”
孙膑摇头道:“臣以为,函谷关乃天下雄关,秦军只须十万,联军要破函谷,则至少半年;赵军出兵八万,秦军只须五万死守离石要塞,赵军焉能破关南下?我十万大军攻丹阳、武关,秦军十万便可挡我。如此,秦军只须二十五万大军便可阻我三路。三路皆不能破,半年之内攻无果,联军必退!”
“以秦人之能,当可推算出联军攻秦之策。秦人也知,若楚国出兵目的必然是丹阳,甚至武关。是以无论联军分兵亦或共攻函谷,秦亦须屯重兵于丹阳、武关,以防我突袭。”褐冠子说道。
孙膑与褐冠子两人都不赞成策二。
“令尹所言策一之弊却也是实情,以诸位卿家所言,公孙衍两策皆不可行?”熊槐有些头大,原本他也认为策二应是上策,秦国屯重兵于函谷关,或可放弃丹阳,退守武关。如此楚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复丹阳,其后再进逼武关,占据攻秦之主动。
田忌一直在沉吟,直到这时他方抬头说道:“臣以为,令尹所言‘三地皆重则三地皆不能守’极有道理,既然策一不可行,则联军只能分兵,公孙衍之策分兵是对的,然兵力分配却有待商榷。以赵之八万、楚之十万之兵,联军主攻方向只能是函谷关,公孙衍怕也是如此之打算,攻秦主力是魏、齐、韩三国二十八万大军,赵、楚两路乃是疑兵。若先破函谷,秦国必然割地求和,魏国顺势同意,得利最大者当是魏国,赵、楚两国若不能取胜,便要沾魏国的光。届时,魏或可复得上郡、河东、部分河西之地,赵只得离石要塞,楚复得丹阳,齐...臣以为齐国或有他求,暂且不说。如此,五国合纵,我楚国算是做了亏本的买卖。”
田忌一席话令众人震惊不已。
熊槐冷笑道:“这公孙衍端地是好打算,便宜全让魏国占了去!”
“按上柱国所言,要完成商於六百里并武关、丹阳、崤山东南一并归楚的目标,我军必须尽全力攻丹阳、破武关,据商於之道?然要竞此功,十万人怕是不足成事!”昭阳说道。
田忌点点头,“然也!既然分兵,那我楚国出兵多少,自然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熊槐眉头舒展,“依上柱国所言,我军当出兵几何方有胜算?”
“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