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工与商(1 / 4)
第二天,吕不韦一早就赶去咸阳,将契约在官署备案,又用青铜铭刻契约内容,背后刻上“同”字,按照中南纸业参股人数剖开。
这就是契约的“符”,又称为“莂”。
符莂是要送给持股人作为凭证的,最后大家的符莂合在一起,背后的“同”字如果严丝合缝,就说明是有效的。
这也就是“合同”一词的由来,同时官府会对所有的锲约都有备案管理,所以当时的锲约精神要比后世严肃、严谨得多。
做好这些,吕不韦又赶去章台宫,将乌桓发明的“纸”和“毛笔”演示给秦王赢异看。
并将乌桓创办中南纸业,自愿将盈利的三成供奉秦王一事也做了汇报。
秦王赢异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将乌桓封地附近的土地又拨了五百亩封给乌桓,作为乌桓用封地建设中南纸业的补偿。
当吕不韦带着这些好消息来到中南君府的时候,乌桓正在面试墨匠中报名参加造器研究所的人员,作为造器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和全资赞助人,乌桓坚持要每一个亲自面谈把关。
他通过面谈,了解每一个人的擅长领域和个人喜好,这将决定乌桓让他参与哪种类型的科研。
在这其中,乌桓也会抛砖引玉,将自己想要生产的产品说给他们听,如果有人表示出强烈兴趣或者有相关领悟的,往往会直接被乌桓录用。
同时,面谈有利于和未来的大秦科研人员熟悉起来,在这个主仆、上下观念很强的年代,这有利于造器研究所的全体“科学家”,对乌桓产生认同感和服从性,说白了,亲自面谈有利于建立乌桓的影响力。
所以,乌桓在这件事上亲力亲为,不遗余力,但也是收获颇丰。
“吕公,您辛苦啦~这种事情,您差个人带话就好啦,何必亲自跑来,劳累了您,小子心中不安啊!”
对于吕不韦,乌桓一直是非常尊重,吕不韦的为人、能力,即便是放在人才辈出的战国,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呵呵,桓儿,我忍不住啊!我承认,作为一个商人,中南纸业的策划让我太兴奋了!”
吕不韦丝毫没有累的神色,反而看上去非常兴奋。
倒不是他贪心,被中南纸业巨大的商业利益前景所吸引,而是作为一个卓越的商人,他对乌桓的产品、创新的股份制、运营管理的模式,都非常感兴趣!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感觉到一丝异样,似乎听见管仲搭建的商业殿堂正在垮塌的声音……
这其实不难理解,这就像是酒鬼遇到酒,赌鬼摸到牌九,色鬼碰见美女一模一样的,而吕不韦的兴奋,来自于一个商人对于商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