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7章(2 / 3)
崇祯问道:“你刚才说,朕今后哪里都去得?哪怕不是海汉的地界,朕也能去?”
陶东来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崇祯又道:“那辽东满清之地,朕能不能去?”
陶东来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沉声应道:“我可以明白告诉你,没了大明,满清也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只要大明事了,下一步海汉军就是兵发辽东,解决满清。如果你有兴趣,到时候也可以随军出征,亲眼见证这个过程。”
陶东来明白崇祯是不想输了这口气,他在位这二十几年里就一直在跟满清斗,如果不是这个外患作祟,大明衰落的速度当不会如此之快,甚至也有可能不会让海汉能在南方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崇祯对满清的痛恨之深,自然不肯看到满清还能继续存活于世。
而站在海汉的角度,攻打满清只是既定目标之一,不但整个辽东地区要全部收归于海汉治下,今后还得继续往北扩张,尽可能把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都收入囊中。
在这样的宏图大业当中,满清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过去海汉用满清来牵制大明,但如今大明已经快要没了,那满清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崇祯默然半晌,然后开口道:“满清覆灭之日,朕便发旨诏告天下,由海汉接替大明,成为中原之主!”
1654年二月,崇祯与陶东来在大沽口签署了停战协议,大明正式向海汉投降。
1654年春,崇祯终于承受不住内外压力,宣布向海汉请求停战。
但这个时候再想进行停战和谈,大明这边能拿得出手的交换条件就已经几近于无了。不过好在海汉也需要时间来消化短时间内攻占的这些地区,所以还是同意了大明的和谈请求。
不过这次的会面地点就没有再选远离大明京城的南方地区了。海汉选择了距京城三百里外的大沽口作为双方的会面地点,而且指明要崇祯帝亲自出面,以保证双方协议的有效性。
不知是不是海汉有意为之,最终确定的谈判日期恰恰是这年崇祯皇帝生日,也是颇具讽刺意味了。
在穿越行动二十七年之后,陶东来终于是见到了自己的对手。但此时才四十三岁的崇祯帝,已是头发花白,外貌衰老,看起来甚至比年逾六旬的陶东来还要老一些。可见他这些年里为了应付时局也是心力交瘁,但大明的衰落并非他一人之过,也不可能凭借他一己之力就改变大明的命运。
好在海汉出现,没有让中华文明毁于蛮夷之手。由海汉来取代大明,大概是对这个国度最好的出路了。
陶东来此次代表海汉所提出的条件,可就不止是与大明划江而治了。他要求大明朝廷对海汉国无条件投降,将现有的统治区以和平的形式交接到海汉手上。为此海汉将保证大明王室人员和所有在任文武官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保证他们今后不会因为停战之前的任何行为遭受海汉的追究。
此外海汉还会将目前的顺天府地区划给大明王室作为封地,在封地内保留大明的统治权。这就相当于是让大明在名义上继续存在,但也仅仅只是作为海汉的一个藩国存在了。
当然崇祯也有权不接受这的条件,但陶东来提醒他,此时已经有超过五万海汉军在大沽口集结待命,如果崇祯代表大明拒绝海汉的条件,那么战事就将继续进行,而京师就将会是海汉军的下一个进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