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章 陈垚的放肆(1 / 3)
陈垚这话很大,不仅大胆而且让人觉的是说大话,谁敢说现实中还存在三不朽之人呀,这可是儒家的至高追求境界。
王阳明现在的确做到三不朽中的两项,立言和立功,但立德那是身后让人评价的,活着的人没有资格。
所谓盖棺定论,只有死了才能确定你一生有没有干坏事,活着的人还是有机会干坏事的。
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将来会不会干坏事,因为人?是善变的,还会被环境、境遇等外部因素影响。
多少人原本善良,但在生活的磨难中成为恶魔,更多的是绝大部分的人因为生活,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嘴脸。
因此陈垚这话是不应当说的,也是没理?的,但他就是说了,因为他太了解历史上的王阳明,这就不是一个能被外部因素影响的人。
秉承着儒家一以贯之的精神,王阳明活出了自我,一生不去标榜自己道德,偏偏一生践行道德标准活着。
他的一生可谓是多灾多难,又是那么的波澜壮阔,但一生不变的是他自己的精神《致良知》。
一个人一辈子都在拷问自己的良知,践行知行合一理论的人,怎么可能会变成坏人呢。
有崇高理想的人或许会变坏,但一个专注于追求崇高理想的人,是很难变坏的,因为他没心思去考虑其他的。
何况他这崇高理想恰恰是需要的道德约束的儒家思想,而不是为了统治者服务的法家思想。
不错,您没看错,儒家思想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也是为何孔子处处碰壁的原因。
到了孟子,更是提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不被统治者接受,孟子一书甚至一直被历代王朝统治者排斥。
董仲舒魔改了儒家理论,加入大量的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理论,才让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想法。
但一直到宋代,孟子都是科举考试排名最后的书籍,但也正是宋儒,重新挖掘了孟子的思想,光大的新儒学,也就是理学。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甚至把孟子的排位扔出孔庙,但后来为了拉朱熹给自己当祖宗,只好再次把孟子请进孔庙,因为程朱理学中,孟子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大学和中庸都只是礼记中的一篇,论语是孔子的言行记录,都不是明显的理论典籍,唯有孟子一书是成熟的理论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