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卷一(2 / 3)
第二天,搭上了灵棚,请来和尚念经,吹鼓手齐鸣哀乐,亲朋好友,周家全体老少,全都孝带子孝衣,站立两旁,周老爷上完三炷香,跪下磕头,唢呐声齐响,众人全都面朝棺木,跪地磕头,哭声一片,香烟缭绕,白纸帆飘动,一片悲声。周老爷定制了最好的棺材,为贵哥送行,置办了丧事。
周家虽然和朱贵没有血缘关系,但朱贵对他们来说比亲人还亲,这使周家老少悲痛欲绝,几天来,周家也是哭声不断,为朱贵的突然离去,对朱家的不幸遭遇,深深同情。
丧事之后,心情沉重的周允,假期已到,便带着春玉和老七周之均,提着行李包裹离开了莫亚,回到了安明。
之琴学习照旧,这天接到爸爸的来信,看过后,她嚎啕大哭起来,泪流满面,惊愕不已,想不到贵爷死了,信中只提到是急病而死。之琴从食堂回宿舍的路上不停地抹眼泪,她想起小时候,贵爷总抱着她,但她总揪贵爷脖子后面的小辫儿,那个小辫儿特别小,只有筷子粗细,一扎长,贵爷年轻时就秃头,头发稀疏,又都长在后脑勺,他扔不掉旧礼教,还是沿袭着清朝的辫子,所以一辈子永远扎着这个小短辫儿,平时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细心的人,在后面才能发现,所以他外号叫“朱小辫儿”没想到,自己再也看不到贵爷了,再也吃不到贵爷做的好吃的饭菜了,什么酥饼啊,辣酱啊,野鸡脖了,下的大酱啊,越想越哭。
钟麟不久就接到之琴的来信,想不到贵爷突然去世,也惊愕不止,他理解之琴的悲伤,贵爷是看着她长大的,贵爷对周家来说是恩重如山,他这一死,真如倒了一面墙,周家一定很悲伤。
时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一晃就七月末了。
之琴早已换上了夏装,越临近暑期,她的心情越高兴,越快乐,到家后,不仅能和家人团聚,更重要的是能见到钟麟,一想起他,她浑身就充满了幸福感,他好像一座山似的,可以依靠,可以信赖,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有了他就有了某种依赖,那种信赖和依托是任何人也给予不了的。
坐在火车里,虽然满眼是青山绿水,但她心里想的始终是钟麟,半年不见了,不知他是胖是瘦了。
之琴终于回到了家,爷爷奶奶,弟弟妹妹们全来看她,二奶和两个小叔也围过来,问长问短,晚饭特意弄的黄瓜大葱拌大酱,在学校是吃不到这个菜的,厨房里再也没有了贵爷的身影,之琴哭了起来,全家都在流泪。
晚饭后,他看了爸爸写给爷爷的信,知道两周后,她和弟妹们就都要去安明了,以后就要在那安家了,心里不觉一酸,说走就要走了,这里是生她养她的地方,她再熟悉不过了,一旦要离开,她是多么的想奶奶爷爷,院子里的一草一木,笔直的甬路,两旁的柏树,后院儿的大雪松,房前屋后的花栏小草,都要和它们再见了,之琴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她真希望明天就能见到钟麟。
第二天,爷爷奶奶在商讨,行李及衣物如何打包拿走。一直到晚上,钟麟也没来,也许还没回来。第三天,还是不见影儿,一连几天钟麟始终没有来,第六天了,仍是不见影,之琴感觉纳闷,大家都觉得应该回来了,不管怎说,还是去看看为好。爷爷让之文和之星哥俩去一趟贾家,结果回来一说,大家更是猜测不定,不是出什么意外了,而是根本就没回来,他父母也正着急呢,人影至今未见,又没有信件,大家全都着急了,这一天过得好慢。
又过了几天,贾童驹在邮局检信时,终于看见了儿子写给自己的信,信中只写了几句话,
父母親大人如面:
儿同学陈加法,因病需回家静养,因体弱,所以我亲自护送至福建老家,望父母放心。
儿钟麟敬上
77月31日
看完信后,贾童驹这颗心才放下。
晚上下班吃完了饭,他马上去了周家。周家人全在院子里乘凉,太阳早已下山了,正是黄昏时分,孩子们在院子里踢小口袋玩儿,爷爷坐在靠椅上扇扇子,两位奶奶坐在花栏前唠着什么,之琴正在用织针起头,准备暑期给钟麟织一条毛裤。这时,大门外来了一个人,还没等开口,院里的人都看见了,“哎呀,亲家快来!快请进!”
“周叔打扰了,钟麟有信了,这不,来告诉你们一声。”
说着,贾童驹进到了院子里,之琴从客厅里搬出一把椅子,爷爷说:“请坐,走挺远的,歇一会儿。”他坐了下去,把信内容说一遍,
大家听后才放心,之琴那颗心也总算平静下来。周老爷和他又侃侃而谈起来,天色渐晚,贾童驹站起来,“时候不早了,我得回去了,日后见。”说着和大家摆手,全家把他送到大门外。
一周后,钟麟终于回来了,回到了家。见到母亲那一刻,母亲流泪了,此时夜灯初上,“妈以为你出什么事儿了,你的信前几天才接到,这心才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