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倒戈一击众叛离(2 / 4)
曹操仔细看完,被这一份血书所震惊了:“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曹操读之,如身临其境,能够体会到杨涟身在诏狱,却不知还能活多久,不知死后何人知晓,也不知能否平反,更不知这份血书能否被世人看见。
在阴森恐怖的牢房里,毫无指望,只有彻底的孤独和无助。
肋骨尽碎的杨涟,在最为绝望的时刻,写下的文字,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希望和光芒。
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
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下了自己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对于东林六君子,曹操早有耳闻,也知道魏忠贤残害这些人的传闻,只是没有物证人证,根本无法定罪。
接下来,王体乾把当初残害杨涟等人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曹操听完,小心翼翼甚至是带着一份尊重将血书收好,然后对着王体乾道:“汝之心意,朕已知晓。俗话说立地成佛,回头是岸。念在你搜集物证的这份功劳上,朕对你的过往不再追究。”
“谢陛下。”
王体乾心中知道,他这次前来表态,愿意站在皇帝的这一边,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
次日早朝,文武百官上殿。
曹操翻看着那些奏疏,沉默不语。
时值农历十一月,早已天寒地冻。
只是冬天的第一场雪迟迟没有下,各地的知府纷纷上书,多个地方的冬麦等农作物,幼苗被冻死,来年的收成肯定会受到影响。
曹操看着这些奏疏,感叹身边还缺少一个治世能臣。
这时,刘若愚走过来,轻声在他耳旁低语道:“皇爷,您召见的孙承宗孙大人已经到了京城,现在在午门外等候。”
曹操大喜:“哦,是吗?让他去暖阁等着。”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