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废除免赋动士绅(1 / 3)
曹操将账簿合上:“去年的总体收成,朕的心里基本有数了。可是,朕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国库里没银子,又为何收不上税?徐爱卿,你给朕分析分析,让朕彻底明白真正的原因!”
徐光启愣了一下,缓缓开口道:“恕老臣直言,自洪武帝开始,到嘉靖帝,我朝对士绅的优免幅度越来越大,从自身到丁数,从徭役到田租。加上吏治的懈怠,士绅们可以钻空子,一文钱都不用交。最后士绅和官员,及其家人,包括奴仆都不用缴纳任何税赋。
如此一来,全压在了小地主和耕农的身上。为了躲避赋税和徭役,许多耕农不惜将自己的田地投献给有功名的士绅,这就是所谓的“投献为奴”。
其实在经过投献之后,变身为奴仆的耕农们,种的地还是自己家原来的地,只是那些地名义上属于士绅的了。
这样既有地种,又不用交税,只需要向官员和举人家缴纳租子就行。
而这些不用交税的士绅为了多收土地多赚钱,收的租子要比朝廷收取的税赋少很多,以此吸引更多人的投献。
为了避免许多人害怕自己投献的田地直接被吞了,主家还会跟佃户签订一些条约,比如允许对方永远耕佃,不限年月多少、多少土地等等,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曹操又问:“朕想听实话,徐爱卿你告诉朕,那些士绅和官员是如何做到不交税的呢?”
“朝廷对士绅有优免,加上县令胥吏等官员在黄册上做手脚,就可以做到不交税。”
曹操再问:“这么说,大明的税收之所以会这么少,是因为绝大多数田地掌握在这些不交税的士绅和官员手中了?”
“正是!”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徐爱卿知道吗?”
徐光启道:“回陛下,老臣正巧知晓。对于朝廷分派下来的赋税,乡绅、豪强往往采用飞洒、诡寄、包纳等手段逃避,向农民转嫁。
“飞洒”就是把应纳的赋税分成细数,洒派到在籍的农民身上;“诡寄”就是把土地假称属于逃户、绝户的名下,借以免去赋税;所谓“包纳”,就是虽然买了农民的土地,但是不肯接受应承担的赋税,仍由出卖田地的农民交纳。”
曹操懂了:“朕如果再加派征收赋税,其结果最后还是轮到民众的头上?”
“陛下理解的透彻,正是如此。”
“也就是说,越征收赋税,民众越穷,最后交不起税,变成流民?”
“是。”
“在不多加派的基础上,朕如果想多增加税收,就得问这些士绅要银子,是也不是?”
“是!”
“倘若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朕想出来两种策略,一是清丈土地,让士绅把隐瞒的田地登记造册。二是取消所有士绅的免赋优待。徐爱卿,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