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安定张氏(1 / 2)
要说盐提纯的技术并没有什么难度,不需要搞得自己这么复杂,也能提纯出相对纯净的盐来,只是没有这么白,也能去掉大多数的苦涩味。可事情就是这么奇怪,虽然简单,但就是到了千年后的唐朝,人们吃的还是苦涩的粗盐,甚至连李世明的军队中,一度也因为缺盐,用醋布佐食。
“老头,这个事情,现在加工好说,可我们卖给谁,怎么卖,粗盐从哪里买,怎么保证我们的利益,都是要好好考虑的。”张元提出了自己的考虑。现在看起来靠山村是弱小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如何运作好,才是关键。
三爷捋一捋颌下的胡须,得意的笑道:“这个倒是不怕的,别的地方不敢说,在这凉州,敢动我张家利益的也不多。”
这下轮到张元吃惊了,“老头,你这口气不小啊!我们张家难道还是什么世家大族不成?”他可不太相信,这个小山沟里的小村庄能有什么大人物出来。穷的连个学堂都没有,大多数人都吃不饱肚子,还能是世家大族。如果世家大族都是这个样子,那还叫什么世家大族?
三爷笑道:“我们张家本来就是世家大族。只不过我们张家的家训和别人家不同,张家除留最小的一房看守祖坟,其余各房都要出去开枝散叶,不能守在祖地。”
“我们这一辈,一共三房。我们是长房,自然早早就搬了出来。你爷爷是长房长子,当年看中了这个地方,就带着我们都搬到了这里,才有了靠山村这个地方。”
“依你这么说,我们张家有很多亲戚才是,为什么我从来没见过?”张元很奇怪,自己都来到这里五年了,可从来不知道除了靠山村的人,外面还有很多亲戚。起码母亲去世时,应该有亲戚走动啊!
三爷道:“当然没有人来见你,你现在就是个憨包娃子,谁会来见你。不过有了这雪盐,相信很快就会有人来了,靠山村张家也要扬眉吐气了。”
看来不管任何时代都一样,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前靠山村这一支穷得饭都吃不饱,和张家别的族人来往的并不多。
“我们祖上是汉朝的赵景王,安定郡乌氏县人,祖地就在乌氏县。那是好大的一片家业,在乌氏,有不知道县令是谁的,但绝对没有不知道我张家是谁的。当年……”
张元的耳朵里已经听不清三爷在说些什么,脑海里只剩下安定张氏这四个字。前凉的创始者张轨就是安定乌氏人,也是赵景王之后,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也八九不离十,自己和张轨一定有着很大的关系。等等,小爷不是一直在洛阳吗?张轨在任凉州之前,就一直在洛阳宦游。世间哪来这么多的巧合,这俩个人就是一个人,张轨就是自己的小爷,是爷爷的弟弟!
三爷还在絮叨张家在乌氏的辉煌,张元暗想:比起一国,不管大小的一国,乌氏的张家都无法和张轨之后的张家相提并论。可这些都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即使张轨执掌凉州,那也是十年之后的事了。唯一能让他欣慰的是,有张家这张虎皮,起码卖个盐就没有多大的风险了。何况他现在做的是加工,原料是从官府购买,不需要官府的专卖许可。即使有点麻烦,这里山高皇帝远,以张家的影响力,想必也能摆平,不过利益肯定也是要送出去一部分的。
“那你决定怎么去卖好了,我只管把你弄回来的盐变成雪盐。”张元打断了三爷的唠叨。这老头,说话越来越啰嗦了。“要想大规模生产,就得增加设备,你确定了一天要多少斤,一月要多少斤,我再决定怎么生产。”
“元娃,有了这个雪盐,我们靠山村张家兴盛指日可待。自从你爷爷去世后,后来你爹又遭难,我这个族长,就怕把咱们靠山村这一支张家带不好,死后没脸去见你爷爷。这下,我就放心了。有了雪盐这么大利润的生意,马上我们就能翻起身来。”
“元娃呀,你这次可是为我张家立了大功了。”
“那你以后不要把我当作小孩子,要不然,别想让我告诉你能赚钱的好法子。”张元说完,直接就出门了。果然,身后传来三爷的吼声:“你个憨包娃子,倒教训起老子来了,我辛辛苦苦为了谁,将来这份家业还不都是你的,我一个老头子……”
张元暗暗好笑,老头气得连辈分都不分了,居然当起了自己的老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每天要不气的老头暴跳如雷几次,心里就不舒服。他在心里知道三爷确实是自己爷爷的亲兄弟,是这个世界上和自己血源关系最近的人,虽然每天瓜怂瓜怂的骂,但对自己是极好的。但他却从不喊“三爷”,只是叫他老头,每天和三爷斗嘴抬杠,是他重生以来不多的乐趣之一。看到老头发怒的样子,张元心平气和的回房洗漱睡觉。
晚间三爷的房间,不住传来动静,早上张元一早起来,三爷已经出去了,看来这盐的出现,让三爷平静不下来了。刷牙洗脸,然后拿起一个陶盆,来到隔壁,把门拍的啪啪直响:“二婶,二婶,快开门。”大门打开,一张三四十岁的女人脸庞露了出来,见是张元,道:“小元,来取牛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