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买牛(1 / 2)
次日,出发拉酒糟的五个人率先回来了,等张元和韩林习武归来,三辆牛车已经停在了大门口。
带头的是张元的族兄张德,一个四十多岁的瘦小男人,以前就经常在农闲时候走村串户,做点针头线脑的小生意,贩卖三娃钢针最多的就是他。在靠山村也算是见过一点世面的,起码还和外人打过交道,有一定的经验。
要说靠山村真的是没有人才,大多数人一辈子就没有离开方圆十里范围的地方,遇到生人连个话都不会说,连张德这样的小商贩都算是精英。没办法,这又不是后世,可以开个招聘会,你就是想从外面招聘,同族的人也不会答应。有了赚钱的营生,你不照顾乡党,会让人用唾沫星子淹死,而且他们还认为理所当然,不管自己能不能干得了。
“元娃,我们等了三天,才拉了三千斤酒糟。不过我已经和他们谈好了,以后他们的酒糟就给咱们留着,不向外卖了。每隔三天,我们去拉一次。”
张元问道:“看来这就是他们的最大产量了吧?他们以前都卖给了谁?德哥,他们没有问你买酒糟做什么吗?”
张德瘦小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现在就是这个量,秋收后最少能增加一倍的量。我和他们说是要喂猪,他们以前都是晒干卖给胡人,这下省了他们晾晒不说,还多卖了一倍的钱,自然高兴的很。这几天好吃好喝不说,我还让他们少了十贯钱。”
原本三千斤酒糟是一百贯,现在少了十贯,成了九十贯。现在一头能干活的大黄牛才五贯钱,草原上不能干活的牛才俩贯钱,一家人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这么多,难怪德哥得意。
张元笑道:“不错,德哥你可是立了大功。不过今天就不要休息了,带着你的人出发到周围去收购猪娃。不管公母,全部买回来,最好能买二百头,这样我们以后的酒糟正好拿来喂猪,也免得高粱镇的人有所怀疑。”
德哥迟疑道:“元娃,不是我不想出去,可地还没翻,我怕误了农时。”
“没事,你尽管出去。”张元拍了拍德哥的手,“我马上就会制作曲辕犁和三脚耧,咱村一共才五六百亩地,只要有十张曲辕犁,五张三角耧,一定误不了农时,你们都放心出去。”
“元娃,就是有了你说的曲辕犁,可也没有那么多的牛用啊!现在村里所有的牛加起来才八头,二叔家的牛还是产奶的,不能用,只有七头。这次三爷用了三头去拉盐,我这又用了三头,村里只剩一头了。”
张元拍了拍脑袋,“我倒把这事给忘了,现在哪里有牛卖?我们赶快买几头回来。”“现在正是农忙时候,你就是给多少钱人家也不卖。”
张元诧异道:“胡人不是有很多牛吗?”他们这里不是中原,和鲜卑人,羌人住的犬牙交错,胡人就是靠养牛马为生,怎么会买不到牛?
韩林在一旁接口,“元娃你这就不懂了,耕地的牛需要调教,胡人的牛都是散养,只能用来杀了吃肉。想要使用,没有三年时间就不可能。”
张元想起,韩林以前就是贩卖牛马的。不过,别人也许买了胡人的牛只能吃肉,但他就不一样了。“师傅,看来这次得麻烦你跑一趟了,你只管买就是,至于能不能用,我来解决这个问题。”
韩林考虑了一下,道:“阿元,你如果想买野牛,就去和琼娘商量,只要琼娘答应,三天之内,我一定可以给你把牛赶回来。”这时候,人们习惯把草原上散养的牛称为野牛。
韩林的话再次证明了张元的推测,琼娘的身份不简单。“那德哥你把酒糟卸到工坊去。休息之后,马上去买猪娃,牛的事我来想办法,肯定误不了农时。”拉起韩林的手,“我们回去找琼娘,商量买牛的事。”
回家吃过饭后,张元教芸娘点好了豆腐,让二婶通知村里的人可以来换豆腐,然后就来到琼娘屋里。
琼娘见张元进来,笑道:“怎么这么着急?学鲜卑文字等下午吧!芸娘下午时间多,我正好一起教你们。”她还以为张元是来找她学习的。
张元道:“大娘,学习的事不着急,我找你是来帮忙的。”把买牛的事说了一遍,“师傅说,要找你帮忙,你看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