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八 合围(2 / 3)
由于吴军的方阵纵深五人,熊大没能直接穿透阵线,而且冲进去之后还遭到了围攻,但铜戈叮叮当当凿击它身上的铁甲,却无一能击穿。
给士兵设计盔甲非常复杂,要考虑成本,要想着日后维护,最难也最核心的问题是,结合当前技术,在重量、防御、灵活三者之间平衡。
这活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参与,所以祝平炎直接用技能树上的图纸,没有花心思改进,与其把工匠抽出来改进图纸,还不如技能树往上升一级。
熊大的甲就不一样了,它不能用制式盔甲,只能定制。
最初熊大的甲很简单,就是在身上穿个马褂,后来逐渐修改,加上了头盔、护臂、甲裙,几乎将它完全包裹在了铁甲中。
这副盔甲看起来威风凛凛,但其实设计与制造都很简单,就是完全不考虑重量将甲片覆盖全身,而熊大也禁得住这重量。
这么一只武装铁熊,还有破阵加成,这些士兵拿着铜戈去打加成过的铁甲,能破防就怪了。
既然这些士兵不能破熊大的防,就该自己破防了,熊大手臂挥舞,这些士兵就纷纷倒下,有他这么在人群中搅动,自然也就没有任何阵型可言,右翼军顷刻便被切开。
古代战争的主要交锋就在于阵型,一方阵型破裂,就代表结束,所以正常情况下,右翼阵型被击穿,应该立刻投降或者溃散。
但在吴军将领的影响下,这些人坚信下一秒己方援军就到,依然奋力抵抗。
再怎么抵抗,阵型破裂被分割包围的事实不会变,所以此处的局部战斗,优势在祝军,吴军不断减员。
但优势只在于局部,一旦吴军主力赶到,想走也走不掉了,所以祝平炎在观察后方之后,没有留恋战果,立刻越过吴军右翼,向包围圈外逃离。
此时右翼的阵型已经被打散,等他们重新整队,以祝军的速度早就跑远了,吴军将领便下达了一个残酷的命令,让右翼以散兵冲上去,拖住祝军撤退的脚步。
以散兵面对祝军的戟兵阵,完全就是在送死,冲上来一个死一个,只是祝军要防备他们,就只能结阵缓步撤退。
而在这时候,一支部队从吴军右翼的斜后方出来,拦住了祝军的撤退路线,祝军哗然,祝平炎也悚然一惊,这个位置怎么可能有人?
他策马来回奔驰,观察敌军的动态,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陷入包围。
吴军中军一共有两个方阵,暂称之为左方阵,右方阵,在他突袭吴军右翼的时候,距离他最近的是右方阵。
他自然而然觉得,从背面冲杀过来的是右方阵,而更远的左方阵应该在右方阵后面。
所以他得出结论,吴军行动迟缓,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支援,不必急着走,可以多杀一些吴军扩大战果。
但其实从后方扑杀过来的是左方阵,右方阵向右躲在了右翼军的后面,去阻截祝军的前路。
之后右翼军以散兵进攻,不仅仅是为了拖延,也在为右方阵掩护,散兵相比于方阵的面积更大,掩护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