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无可奈何(2 / 4)
“骊山北麓附近?”刘瀚神情一动,“秦始皇陵是不是在那里?”
“是的,侯爷,您怀疑……”
“是呀,我怀疑,可那地方太大,而且机关多,不好弄。”
刘瀚摇头,眼神冰冷,他对手可不是普通人,是穿越者,光是一个赵兰都7多岁,其他的老怪物怕是几千年都有可能,这么长时间,就是一条狗都能成精了。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
传说因此山的山体像一匹骊色的骏马,因而得名。
骊山地壳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而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
并且这段山脉左右对称,林木葱郁,谷峰相间,山体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形状像是盛开的莲花,洁白无瑕,美丽高贵。
而帝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近乎浑然一体,犹如莲蕊居于正中。以当时的实用角度和后代的风水观念来看,此处均为设置陵园的最理想之地。
秦始皇在即位后,为了保障自己在地下的权力,开始修建陵墓。
他深信生者应该为死者追思,无论是帝王还是臣子,都应该在死后受到莫大的荣耀和礼遇,因此他决定修建一个庞大的陵墓,用来安置自己的遗骸和随从物品。
秦始皇陵的修建贯穿了秦始皇的一生,它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8年竣工,历时39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也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陵墓之一。
为什么帝王都热衷于建陵墓?
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古人非常注重死亡,秦汉之后,慢慢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思想也逐渐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丧葬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思想,提倡我们应该要遵循孝道,按规矩办事,面对任何的事情都要以礼相待,以礼服人。
华夏传统葬礼中就包括,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等严谨的步骤……
而在秦汉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相信人死后,魂与魄会分离,“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的思想广泛流行。
人们企望死后灵魂能够升天,又希望不受鬼神作祟的伤害,因此常常需要借助龙、凤、虎、鹿等神兽(鸟的神力,有人认为它们具有沟通天地、兴瑞辟邪的力量……
所以陵墓被视为帝王灵魂的归宿,供奉和祭祀之地,以期能得到天神的保佑和庇护。
其次,帝王认为陵墓是他们死后的永恒象征,可以展示他们的权势和统治地位,让后人铭记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