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1 / 2)
温淑当初在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就读时,结识了不少好友,甚至有外籍知己,一个叫佐藤屋登的姑娘就是其中之一。
佐藤屋登是日本北海道人,比温淑年长4岁,所以温淑常以“お姉さん”(喔呢撒相称,意思是姐姐。这佐藤屋登那时是校学生会文艺部长,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所以对来自于中国内陆历史文化古城苏州的温淑,格外喜欢。
虽然大家都毕业了,可是偶尔还是有书信往来,姐妹情深。之前温淑试做的风铃,也第一时间托在校日籍朋友转送去了北海道。佐藤屋登收到后非常喜欢,并以日本人的喜好,给出了很多建议。
这天温淑心情格外愉悦,陆家上下张灯结彩的,祥云一打听才知道陆家有贵客,不觉得心生醋意。祥云自问为陆家付出了这么多,也没见有如此礼遇,心里想着走进了正厅。其实祥云不知,这陆家上下随便哪处,他都可以去得,从无人阻拦,这可是独一份的。
温淑见祥云来了,赶忙向几人介绍祥云。原来这贵客便是温淑的至交好友佐藤屋登,另外两位是日本风铃商。
这佐藤屋登身着天蓝色碎花和服,金边腰带绣有凤鸾鸣和,肤白如雪,发髻上清谷幽兰,祥云顿时不敢多看。而更让祥云瞠目结舌的是,这女子竟然会说中文。
“早就听闻陆惠炫耀有个文哥哥如何少年英雄,今日幸会!”
祥云顿时脸红难以掩饰,那头却又是“我看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吧!”
另外两位日本人听了佐藤屋登的翻译后,哄堂大笑。温淑见状,是白了那佐藤屋登一眼,对方似是心领神会的就此打住。
温淑告诉祥云,这几位贵客那是专门为了风铃而来。陆家金砖泥材制作的风铃,区别于日本本国风铃,物以稀为贵,两位风铃商特意前来考察学习。
这祥云纳闷了,小小的风铃值得如此不远千里而来么?
那日本女子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普及起了日本的风铃文化。这日本风铃文化,其实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那时主要是用于占卜,判断风向。
相传唐朝睿宗的儿子岐王喜欢听风,在宫中竹林挂满了很多玉片,根据玉片的碰撞声判断风向。这种玉片就是占风铎,后来在大唐的日本僧人将其带回日本,也就有了日本风铃。
或许是因为僧人带入的原因,风铃传入日本后,被赋予了辟邪的特殊作用,人们将其悬挂在房前屋后。日本人认为,在风铃声音波及的范围内,妖魔鬼怪都会避而远之。
佐藤屋登见在座各位听的都是津津有味,更是滔滔不绝讲起了一个风铃驱妖的故事:
相传在明治初期,东京的京桥附近有个荒山坡,经常闹鬼,天黑后无人敢走。
一个卖风铃的小贩误了时辰,只能硬着头皮赶路,经过这个荒山坡时,看到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在路边掩面哭泣。
小贩上前询问是何缘由,连问了三次,那女子也不回答,只是哭泣。小贩于是上前将女子脸捧起想要帮她擦拭眼泪,那女子一抬头却是一张无嘴无鼻无眼的光滑如蛋壳的脸。
小贩被吓得撒腿就跑,那女子本想追赶,却被小贩狂奔时身后挂着的风铃声所扰,头痛欲裂。小贩因此得以安全归家,庆幸之至,故事不胫而走,风铃之风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