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休假(二)(1 / 2)
新一代的农民,已经不再固守在原有的土地上,宁愿饿死也不肯离开土地的农民几乎没有了。他们懂得了要生活得体面,就不能仅仅依靠那一亩三分地。
于是,一批批的农民离开土地,到社会这个大海里去闯荡,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成为新型的工商业者,首先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新经济政策的首批得益者。
在当今农村,大量的是半农业劳动者。农闲时他们离开土地,去搞建筑、跑运输、搞工业、卖苦力,发疯一样地赚钱。农忙时,他们又回归土地,既收获农产品,又把务工经商赚来的钱投入到土地中去,实现投资向农业方面的转移。
一部分农民离开或半离开土地应该是一种良好的经济现象。一是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闲不闲,有效避免了农村赌博等不良风气的发生;二是增加了社会劳动量。农民外出做工,大都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把城市中文化程度高的一部分人转移到高科技、服务等领域,有利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是农民的外部收入保证了农业有足够的投资。
但随之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应该引起高层的重视。如农业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将对农业科技的推广构成威胁。农民大量外流,对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也增加了极大的压力。
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甚至连一场能湿地皮的雨也没下过,秋庄稼旱死不少,减产已成定局。
眼下正是麦播季节,连月的干旱,已使秋庄稼收获推迟,即便腾出茬的农田,也因为地太干而无法播种。靠天吃饭总有断顿之虞。
人们心急如焚,水浇地都想着快点抗旱播种。“天下老头活一百,千万别忘种早麦”的农谚,农民是不会忘记的。可老天不给人发慈悲,人们只有和天斗,人工降甘霖雨露。但自然条件不允许,也徒唤奈何。
原来村里有两部水泵,日夜不停地从机井里抽水,地浇得也很快。这两天大家都在抗旱种麦,电力部门也明确支持农村抗旱,压缩城市工业用电。不过,因为李勃所在村里的用电是接的古城棉麻加工厂的电,因限制工业用电,反而被限制住了。连续两个白天断电,好不容易晚上来电了,又因为电压太低,水泵根本无法启动,连个收录机都带不响,枉费心机了。
能浇的地种上是不用发愁了,只是这水浇地面积太少了,大部分地块还是靠天收。
联产承包以后,原有的水利设施破坏严重,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想修复也无能为力。有电也用不上,只能抱憾了。
天有些阴沉了,上午看到有两架直升机在空中穿梭了两趟,好像要进行人工降雨作业。在人们都在吃午饭时,也确实滴了几滴雨,但很快灰云就渐渐散去,太阳又从西半天顽强地钻出来,孤傲地冷眼看着求雨的人们,眼里含着凶狠的光芒,又夹杂着一丝得意的神采。
几天的希望又是一场空,还是得等着排队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