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序:东林余孽终伏诛,系统启动名臣来(2 / 5)
朱天佑也看出了他的态度,但他也只能让苏善水去,朱天佑亲信之中,有能力做这些事的,还有一个王冬明,但是王太过分理想主义,这种事情他害怕引起二人间隙。
许许多多的官员自知小命难保,尝试偷偷潜逃出城,却不曾想,自己家门口早有人盯着,如有妄图离府逃难者,躲避审判者,无论理由,一律从严,以“闯军余孽”在城中流窜之罪,当场格杀,关宁军和东厂现场记录,统一发放奖赏——没有人可以私下为自己牟取利益。
东厂之威,可见一斑。
各级官员无论大小,也只能在家中默默等待命运到来,只敢在心中咒骂:“朱天佑不得好死,我们的家族不会轻易放过你的,将来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赫赫有名的历史劣臣,包括原本历史上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在皇明灭亡之际,藐视朝堂,一心只为自己存活奔走的佞臣。
这首辅一职,朱天佑另外择人选用。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佞臣,软蛋一个不留,身居要职的比如兵部尚书王鼎,历史上是著名的抗清义军首领,被朱天佑调往礼部,担任尚书。
官员们有的即使身上没有过错,也要调任闲职,或者干脆贬黜,他们都是守旧的力量,必将对朱天佑日后推行的新政产生相当的阻力,不如趁着清洗早早处理。
千防万防,也无法遮掩,朱天佑屠戮群臣的消息最终还是不胫而走,传遍了天下。
朱天佑的名声大噪,远比此前在宁远起义,甚至不是救驾顺天可比——江南世家,封建的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对朱天佑的仇视达到了极点。
朱天佑的第二个称呼“皇明董卓”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天下。
第一个则是“皇明摄政王”,百姓感服其入城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减轻劳役赋税,朱天佑的名声俩极分化严重。
但这一切真的是可以不做的吗?
并不是,张居正改革失败后的皇明,已经浑浑噩噩的度过了百年末期,如果不采取这种激烈的手段,那么朱天佑很长时间都得和他们斗智斗勇,而现在可不是太平盛世,举国之下,莫非王土?是的,整个皇明朝廷只能控制一个小小的顺天府,整个江南地区虽然没有陷落,但却都已经是世家的天下,加上距离过远,皇明朝廷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更何况,即使能够影响,江南的钱粮也很难运输到北方,中原和齐省都已经被闯军所占。
正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没有人可以替他背负骂名,朱天佑也不害怕,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这一切都传到皇帝的耳中,他有些忧虑,有些无奈。
………………………………七日后
又一次早朝,这一次,百官已经十去其八,留下的人也大多不是真的清白无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怂,胆子小,经验丰富且无有背景,便于朱天佑进行新的变革,以及——辅助培育从百姓,小吏中提拔出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