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序:随军军师黄义文,土豆推广为长久(3 / 3)
“这一点都不合礼数吧?”
“谁说的?古代尊亲长辈者,可以为后备取字,我难道不算尊贵吗?”
“……”黄玉发现自己还是少讲一些话会更好。
朱天佑在一旁嘟嘟囔囔的给他取了一个字“义文”,朱天佑觉得他大义凛然,遵守信义,又是一个文士,取字“义文”是最好的。
后是历史中经常被提起的一个人物“黄义文”诞生了,虽然它的主人不愿意取字,但这个字,却作为一个美谈被广泛流传。
君与臣,有同样志趣者的美谈。
…………
朱天佑离开前对朝廷进行了最后的安排,主要是官员任命与部署,顺带最后推广一种“神奇”作物。
原本王冬明是很想要一直守卫明皇的,但是朱天佑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很快要远征女真,对于自己这位独眼善射的的老上司,兼传授武艺的恩师,还是给予了重任,允诺此次出征后,便给他封官顺天总兵。
但昔日一同讨贼的师徒二人,现在已经是有些心生间隙,但是明皇在他的手上,王冬明你也不会对这种事情有所抗拒,只是二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当以前,明明才过去俩个月左右来着。
朱天佑有些无奈的叹息,王冬明是一个朴素而死忠于皇明的将军,那些大理想大志向,以及什么细枝末节的事情,或是没有用,或是不应该,二人就保持着这样的普通关系,彼此留有隔阂,维持着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没有亲密,也没有仇恨。
也许在他的眼中,朱天佑已经是一个权臣了,但他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做些什么,为了明皇的安全,也不应该贸然做什么。
朱天佑每天早上操练霸王战法时,会时不时想起自己的师父,可惜现在一切都无法告诉他,他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奥意。
朱天佑扫去心中的一些不快,做出了如下安排:
先是所谓“神奇”的作物,即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土豆,亦名马铃薯,是从美洲漂洋过海的稀罕物,目前基本局促于皇宫之中,没有开始普及民间,土豆为清朝康乾盛世的粮食产量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以皇明朝的种植条件,预计土豆至少亩产俩千五百斤,皇明时期小麦亩产仅有百斤左右,水稻种的好则能达到三百四十斤。
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土豆可以供养更多的百姓,长远上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相当程度上也可以说,土豆是明朝末年到清朝后期,人口由一万万增长到四万万同胞的有力推手。
简简单单的对比便开可以看出土豆的巨大潜力,土豆作为爱尔兰人的主食,是具有充当主要粮食作物的潜力,营养比较全面,可以长期健康食用。
朱天佑临行前给苏思源定了个目标,将国库里所有的土豆取出,先进行小规模试验,然后以军屯民屯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能种多少是多少,官府先行,优惠补贴推广民间。
土豆能够尽早推广,必将裨益后世。
土豆是他仔细思考以后做出的解,因为土豆水土条件要求低,比较抗寒,在明末这个小冰河期也能够顽强的生长,即使是山中也可以广泛种植,而且种植技术并不困难,如果是太平盛世,朱天佑甚至可以肯定五年内推广至全国。